焦點 | 時事分析
單純高血壓不算、健康者卻被列第9類!哪些人才算第9類?怎麼查?4大QA一次看
![單純高血壓不算、健康者卻被列第9類!哪些人才算第9類?怎麼查?4大QA一次看](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1/07/cb5a9d99-1d1a-011f-e9f2-4610eb698710_800.jpg)
1.第9類、第10類(50歲以上)民眾疫苗登記已於12日收單,16日將開打疫苗。然而,許多民眾仍對第9類定義霧煞煞。
2.有不少民眾反應,自覺有高風險慢性病,但資格不符;卻也有民眾無健康問題,近日上網登記,才發現自己屬於第九類,錯過優先施打時機。
3.商周彙整第九類詳細對象、認定標準、診斷碼查詢方法等常見疑問,供讀者確認。
第9類(18至64歲患有高風險、罕見傷病)、第10類(50歲以上)民眾疫苗登記已於12日收單,16日將開打疫苗。
然而,民眾對第九類的定義仍是霧煞煞。有不少民眾反應,自覺有高風險慢性病,但資格卻不符;卻也有民眾近日上網登記,才發現自己屬於第9類,錯過優先施打時機。
究竟哪些人算第9類對象?不確定自己是否符合的話,又該怎麼查詢?商周以下彙整指揮中心公告之第9類對象、查詢方法,以及常見疑問。
Q1.名列第九類對象有哪些?
1.感染症
(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疾病或感染)
2.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機轉的疾患
(免疫缺乏症、類肉瘤病與其他)
3.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
(糖尿病、肥胖症、類澱粉變性)
4.神經系統與感覺器官的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發炎性疾病的後遺症、帕金森氏病、阿茲海默氏病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脫髓鞘疾病、癲癇及重覆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腦血管疾病所致的腦血管症候群、發炎性及毒性多發神經病變後遺症、重症肌無力、其他及未特定之肌病變
5.循環系統疾病
風溼熱與慢性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疾病(不含單純高血壓)、心絞痛與其他缺血性心臟病、肺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心肌病變、心臟傳導疾病、心衰竭與其他、非外傷性腦出血、腦梗塞、其他腦血管疾病或其後遺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其他血管疾病
6.呼吸系統疾病
支氣管炎與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肺沉著症及外因所致之肺疾病、其他肺部疾病
7.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
8.肌肉骨骼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其他結締組織疾病
9.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腎炎症候群、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腎臟萎縮
10.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
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
Q2.不確定自己是否為第9類,怎麼辦?
民眾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裡面的「健康存摺」查詢,裡頭有過往就醫資料。
點開進入就醫總覽,再點選就醫歷程,找到該次疾病看診紀錄後,點選「疾病分類名稱」旁的+符號,即可看到診斷代碼,是否符合第9類診斷碼。
要注意的是,這次看診紀錄必須在「去年元旦起到今年5月31日」才在範圍內,且以「主診斷碼」為主,若次診斷碼符合也不算數。
Q3.有高風險慢性病,為何不算第9類?
指揮中心對高風險疾病定義,是「去年元旦起到今年5月31日」就醫紀錄中,健保的主診斷代碼有指揮中心所公布的高風險疾病代碼,就符合第九類資格。
因此,如果一年多裡面,有可能需要就醫而沒有就醫的民眾,中央只能假設這段時間他沒有積極需要,病程是穩定的。
Q4.沒服藥也沒慢性病,為何被列為第9類?
疾管署回應,大多是因為醫生在輸入資料時要輸入的「診斷碼」輸入錯誤導致。尤其是因為診斷碼非常多,醫生不見得記得住每一個,有時就有可能誤植。
若對健康存摺內容有疑問,可撥打健保免付費電話0800-030598詢問。醫療院所若發現申報資料有誤,亦請主動向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申請更正。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