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搶走你點子的同事,可能不是因為他壞?辦公室最惱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搶走你點子的同事,可能不是因為他壞?辦公室最惱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學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搶走你點子的同事,可能不是因為他壞?辦公室最惱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學

搶走你點子的同事,可能不是因為他壞?辦公室最惱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學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王貞懿 編譯
商周頭條 2025/03/25
摘要

搶功勞被評為最令人憤怒的職場行為,但心理學研究發現「潛意識記憶誤用」現象使人無意識抄襲他人想法。而應對「功勞小偷」有兩種方法:讓貢獻可見和尋求盟友為你發聲。

根據履歷輔助公司Kickresume的全球調查,85%的上班族表示曾遭遇惱人的同事。而在所有惱人行為中,「搶功勞」高居首位。

「那是我的想法!」會議中同事侃侃而談,將你昨天分享的創意說得理所當然,遇到這種行為,生氣在所難免。令人意外的是,那個「搶走」你點子的同事,可能真的不記得這創意來自於你。

最令人憤怒的職場行為:搶功

除了Kickresume的調查,研究機構Perspectus Global同樣將「搶奪他人點子」評為最令人氣憤的同事行為。研究顯示,當創意被盜用時,不僅傷害個人感受,更會導致團隊信任受損、創新減少,最終影響整體工作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功勞」的重視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心理學家發現,即使是年僅5歲的兒童也能識別並反對抄襲行為,這種對「知識產權」的敏感度有著深層的社會意義:在現代職場,功勞歸屬直接關係到晉升、加薪等實質利益。

「功勞小偷」可能沒你想的那麼壞

不過,在你憤怒指責同事之前,心理學家提醒有兩件事值得認識:

首先,搶功勞可能並非惡意。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種稱為「潛意識記憶誤用」(cryptomnesia)的現象,即人們會在無意識狀態下抄襲他人想法。實驗中,參與者在小組討論後被要求只回憶自己的想法,但許多人會無意識地將他人的想法當作自己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次,創新很少是憑空出現的。

麻省理工學院創新中心主任里夫斯(Martin Reeves)和矽谷創業家古德森(Bob Goodson)在其著作《Like》中指出,即使是看似革命性的創新,如Facebook的「讚」按鈕,其實也有多個前身。在同一工作環境中,面對相同問題,不同人很可能獨立得出相似結論。

搶功勞如何適得其反

范德比爾特大學行為研究學者范埃普斯(Eric VanEpps)和同事的研究則發現,在職場中最有效的自我推銷方式,是巧妙結合個人成就與對他人貢獻的認可,而非全盤自誇。

更有趣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紹姆伯格(Rebecca Schaumberg)的研究顯示,過度炫耀成就可能適得其反。當兩位擁有相同工作成果的人,謙遜的那位往往被視為更有能力,因為他看起來還有未發揮的潛力,而自誇者似乎已達到能力天花板。

如何應對「功勞小偷」

《哈佛商業評論》提供了兩種應對功勞被盜用的方法:

一是讓你的貢獻可見,例如在回應上級要求時抄送其他人,建立清晰的工作紀錄;

二是尋求盟友為你發聲,在關鍵時刻透過面對面互動展示你的專業和貢獻。

關鍵是平衡自我主張與職場和諧,記錄你的想法,培養可以為你作證的專業網絡,同時學會在適當時機優雅地捍衛自己的功勞。

職場上總有各種功勞爭奪的小戲碼,理解背後的心理機制,或許能讓我們少些煩惱,多些正面解方!

資料來源:EconomistKickresumeHBR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受國際情勢影響,市場波動加劇。您的股票投資習慣更傾向於哪種方式?
1. 效仿巴菲特,長期持有優質企業
2. 尋找具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
3. 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儲備
4.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長期投資
5. 積極尋找短期獲利機會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巴菲特明明在拋售股票,卻對蘋果死心塌地!理由超乎想像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