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假日還是不停想工作?給工作狂:無法悠哉休假,那就找到工作的「鬆弛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假日還是不停想工作?給工作狂:無法悠哉休假,那就找到工作的「鬆弛感」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假日還是不停想工作?給工作狂:無法悠哉休假,那就找到工作的「鬆弛感」

假日還是不停想工作?給工作狂:無法悠哉休假,那就找到工作的「鬆弛感」
在能夠體驗到工作上的「張弛有度」之後,也會更加了解休息方式。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尾林譽史
精選書摘 2024/08/21
摘要
  1. 在休假日也放不下工作的「工作狂」,作者建議,不休息也沒關係。可以嘗試用比平常更悠閒、更慢的步調工作,會有全然不同的體驗。
  2. 難以放鬆心情,可能是由強烈的不安感所造成。可以藉由「後設認知」,和預先準備好突發事件的應對方式,來切換心情。

▌作者簡介:尾林譽史,精神科醫師。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2006年插大進入弘前大學醫學院就讀,後進入東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任職。

確實會有「工作狂」這樣的人存在。能不覺得工作痛苦,實在是太好了。話雖如此,但肯定還是會有「若能休息的話,想要休假」這樣的心情。對公司來說,都不休假也不太好,但既然要休假的話,就會想要安心的好好休息。

沒辦法好好休息的工作狂

要「工作狂」類型的人現在立刻就放下心、悠哉的享受休假,是相當困難的。既然如此,不休息也可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建議,可以試著用比平常更悠哉、更慢、更細心的方式來工作。因為既然好不容易的休假日都得工作,那就來嘗試跟平常不一樣的做法吧!

接下來就讓我來說明,慢慢的工作會產生什麼效果。

好好體驗「張弛有度」

試著想像一下,一直以來都是靠電車、公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來移動的人,如果徒步在同樣的路上移動,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天氣真好啊,太陽好耀眼」、「這邊原來有條小路」、「這戶人家的庭院維護得真漂亮」⋯⋯我想肯定是像這樣,體驗到新鮮的感覺,因為行走時跟高速度移動中,所看到的景物絕對不同。

類似這樣的感受,在減緩工作速度之後也將能夠體會得到。「這個工作,雖然平常都很俐落的就處理掉了,但好像是挺有意思的作業」、「這邊再稍微這樣做的話,或許結果就有所不同」⋯⋯或許會像這樣,得到至今為止都未察覺到的發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細心的進行,有時也是很有效率的

工作狂們總在時間容許範圍內排滿任務,一個接一個的做下去,所以往往會變成像生產線般,工作方式容易漫不經心。如此迅速工作,聽起來雖然不錯,但或許會未能顧及工作的輕重緩急或優先次序。

在體驗過「張」、「弛」兩面之後,期待你對於工作的意願、面對方式以及感受,都能出現些許的改變。用有點裝腔作勢的說法就是——希望你能比過去更熱愛自己的工作!

就算用慢步調來做事,實際上增加的時間也不會如所想的那麼多,因為理解及領會的程度,也會隨著花費的時間成比例增加。而這個,對於有效率的推展工作確實也是很重要的。「欲速則不達」就是如此。

在能夠體驗到工作上的張弛有度之後,你也會更加了解「休息方式」。我相信,慢慢的你就能夠去散散步、發發呆、想想事情,總有一天能感受「啊,休息就是這樣子」的日子也會來臨。

工作也好,私人事務也好,如果漫不經心的面對,就會失去變化而變得無趣。能加上輕重緩急,將這兩方面的樂趣都享受到就太好了。

假日也會在意工作,難以放鬆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做或休就變得很難以區別了。即便在休假日裡,也會在意工作上的聯絡,這個我懂的。而「至少休假日裡想要悠閒度過」這樣的心情,我也理解。

這種煩惱,乍看之下感覺與前一則的「沒法好好休息」很像,然而事實上,我覺得這是與「不安」有關的煩惱。想要好好放鬆的休假日裡,這樣的心理狀態實在讓人難受。

不安不會那麼容易化為現實

若想要讓不安的心情冷靜下來,利用「不安的相對化」會很有效果。例如:現在這個瞬間,飛機從天空上掉下來的機率有多少呢?或是,你其實是某個大家族的後裔,至今被當成一般人來養育成長,如今接到你真實血親聯絡你要繼承財產的機率又是多少呢?

無論哪一項都無法斷言「沒有」,不過,大概都不會發生吧。「不安」其實跟這些是一樣的——或許有可能發生,但事實上沒那麼容易發生。

你所感受到的不安,可能是出現「即便是休假日也必須要應對的突發事件」,不過,這種事發生的機率有多高?試著冷靜的思考看看,不覺得好像也沒有多高嗎?

預先做好「發生時的心理準備」

從自己所處狀況中,意識到去退一步冷靜思索的過程,就是「後設認知」。意思大概就是以第三人般、另一個自己這樣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感覺。而不安的相對化,其實就是後設認知。如果你能思考到「冷靜下來想想,似乎也不用如此感到不安」,那就成功了!

另一方面,可能也有些案例是「那種事情發生的機率其實還不小」的情況。畢竟即便在休假日時,必須回應顧客的業別或公司,事實上也是有的。

符合這些情況的人,就不用考慮「發生的話該怎麼辦」的可能性,而是要以發生為前提來考慮,並預先在心裡把處理辦法給決定下來。接下來,只需要依此進行應對就可以了,若還煩惱著「發生的話該怎麼辦」,就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你的狀況是「心理準備沒有做到那種程度,還是會覺得在意」,這樣的人就請下點功夫,讓自己盡量不會去留意到工作用的智慧型手機。如果能下這樣的功夫,或許心情上就能稍微做出切換了。過個美好的休假日吧!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醫生,我每天都好累......

書籍簡介

《醫生,我每天都好累......:治癒三萬人!日本職業醫學名醫,目標讓你「以好心情工作」的人生相談TOP50》
作者:尾林譽史
譯者:林曜霆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07

作者簡介

尾林譽史(Obayashi Takafumi)

精神科醫師。職業醫學醫師。VISION PARTNER精神科診所四谷的院長。
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後進入瑞可利公司,就職期間,遭遇過公司內外各種年齡層的精神方面問題。在協同解決的過程中,見到了職業醫學領域的現況而覺得失望,但也深受某診所精神科醫師的工作方式感動。2006年,矢志成為職業醫學醫師而離職,離職後插大進入弘前大學醫學院就讀。為取得職業醫學領域基礎的精神科技能,於東京都立松澤醫院完成初期臨床實習後,進入東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任職。
目前於note、面白法人KAYAC、Jimoty等共15家企業擔任職業醫學醫師及諮商業務,並積極經營媒體。
共同著作有《企業應該如何面對精神健康——從經營戰略來談職業醫學》,本書為首本個人著作。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陳虹伶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休息 後設認知 工作狂 不安 焦慮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