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自己明明想說的是好話,卻總是被對方誤解;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得不到他人的認可?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我們不是真的懂「如何說話」。
高情商、懂說話的人,能夠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感到舒服和尊重,也能在工作中如魚得水,而不會說話的人,則很容易被淘汰。我曾經有一位同事,工作能力很強,但就是不會說話。他經常在工作中指責他人,批評別人的錯誤。想當然爾,他的人緣很差,在公司裡也很不受歡迎。
我也曾是一個說話很直的人,有什麼就說什麼,不太顧及他人的感受。結果我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得罪人,也經常陷入尷尬,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說話方式很有問題。
讀了不少書和文章後,我也向身邊的高情商的人請教,就讓我來分享高情商的人一定要學會的4句話,讓我們能更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高情商的人更傾向於使用「同時」、「而且」、「也」來取代「但是」。這樣能保持對前述正面評價的支持,也能夠在不削弱前述肯定的前提下,增加新觀點。
舉例來說,一位同事穿了新衣服,如果你說「這件衣服很漂亮,但是⋯⋯」,其實是反效果,會讓對方覺得「這是在挑剔他的衣服」。但如果改成「這件衣服很漂亮!也很適合你」,就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你應該怎麼做」這句話很容易被視為一種命令或強制的建議,可能會引起對方的防衛心理或反感。這種表達方式,其實是忽略對方的自主性,還會讓溝通變成單向性。
高情商的人會選擇「我建議你⋯⋯」或「你或許可以嘗試⋯⋯」等表達方式。這樣的語言更為溫和,給予對方接受或拒絕建議的空間。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位朋友面臨工作上的挑戰,可以說「我建議,也許可以嘗試一下OO方法⋯⋯」。
直言「我不會」是給人一種消極和閉塞的印象,表示你避免挑戰和學習的機會。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會限制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機會。
高情商的人則會說「我可以學」或「是個學習的機會」。這樣的回答不僅顯示出一種開放和進取的態度,也是表達「自己非常注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你聽懂了嗎?」和「你懂我的意思嗎?」這兩句話,無意中顯得有些質疑對方的理解能力,甚至可能被解讀為一種不尊重。
當需要確認對方是否理解時,高情商的人會選擇更為尊重和包容的方式,如問對方「你有什麼想法嗎?」或「我有表達清楚嗎?」這樣問,不但能夠確認兩方是否都在同一平面上了,同時也給予對方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本文獲「小資女の職場生存之道」授權轉載,原文:高EQ的人一定要學會的四句話,讓你在職場上更受歡迎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