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團隊中的排擠時常毫無道理!被同事惡意攻擊,「黑羊效應」是怎麼發生的?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團隊中的排擠時常毫無道理!被同事惡意攻擊,「黑羊效應」是怎麼發生的?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團隊中的排擠時常毫無道理!被同事惡意攻擊,「黑羊效應」是怎麼發生的?

團隊中的排擠時常毫無道理!被同事惡意攻擊,「黑羊效應」是怎麼發生的?
當一個團體由大量新人組成,這些新人因為害怕被排擠,會共同欺負團體中的弱勢方,以獲得同舟共濟感。這樣的情況叫做「黑羊效應」。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陳俊欽
精選書摘 2023/05/02
摘要

1.當一個團體的組成分子有大量新人時,這些新人因為害怕被排擠,會共同參與欺負團體中的弱勢方,以獲得同舟共濟感。

2.這樣的情況叫做「黑羊效應」,緣於團體的集體不安全感,人們急於找尋認同工具時,發現一銅惡意中傷某個被害者是最有效的方式。

3.團體中的受害者「黑羊」為了對抗自卑感,會拚命想證明自己沒錯、自己有用,反而被群眾解讀為在挑釁,結果招致更多攻擊。

黑羊效應指的是:當一個團體的流動率過大,組成分子都是新人時,這些新人因為存在被排擠的恐懼,因此亟需一種被團體認可的方式;倘若這時候團體出現衝突,弱勢的一方很容易被當成黑羊,大家共同參與欺負這隻黑羊,進而在過程中,加害者便能間接獲得「我們是同一國」的同舟共濟感。

明明沒做錯卻被排擠,越道歉、狀況越是嚴重

舉例來說,新進同仁小萱,無意間弄倒了組長莉萍的水杯,趕忙連聲道歉,本來只是小事,以莉萍的個性,根本不會計較。但是莉萍剛因為廠商訂單的錯誤、心情受到影響,當下就罵了小萱一頓。隔天,莉萍見到小萱時雖然有些尷尬,但怕面子掛不住,依然板著一張臉。而小萱只好繼續不停道歉,態度越來越卑微。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該結束,然而,其他新進同事為了討好組長,開始在背地散播小萱的壞話,說她做事粗心大意。慢慢的,加入說閒話的人變多了,一些事不干己的同事,為了擔心立場被誤會,也開始附和幾句。於是,聲討小萱的人越聚越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黑羊效應,霸凌就此開始。小萱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但連家中長輩都「鐵口直斷」的說她一定犯了錯,必須好好反省與道歉。偏偏小萱越是低聲下氣,越是造成加害者良心不安,只好找更多「小萱沒那麼無辜」的證據來顯示自己並不是壞人,於是排擠狀況越演越烈。

黑羊效應是一種無理由、無目的、甚至無惡意(剛開始)的加害行為。緣起於團體的集體不安全感,人們急於找尋認同工具,卻意外發現,一同惡意中傷某個被害者(黑羊)是最有效的交心方式,就好像古代貴族透過打獵來結盟一樣,只是獵物換成了人類。受害者會特別感到痛苦,是因為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事實上,「被攻擊」與「表現得如何」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完美主義者成為團體中的「黑羊」

完美主義者成為黑羊的情況並不少見。原因是,當不合理的攻擊(如:惡意挑剔)發生時,完美主義者會盡可能討好別人,把事情做到最好,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然而,這些行為會被群眾解讀為挑釁(想像一隻被砍了很多刀、卻還不死的羊,只會激發群眾更深的罪惡感與厭惡感),結果就會招致更多的攻擊。

一旦成為黑羊,通常會對當事人的內心造成重大創傷,對自我產生懷疑,降低自我評價。為了對抗自卑感,在受害者內心,會拚命想證明「我是有用的」、沒有他人說的那麼壞,更不是親朋好友說的「一定是自己有錯在先」。這往往會導致完美主義者過度犧牲以追求卓越,而使得自我期待大幅提升,拉大自我評價與自我期待間的差距,讓完美主義的行為變得更難以控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本上,倘若發生黑羊效應,千萬不要小看它,這是心理問題的一大創傷事件,你可能會需要求助專業,把當時的傷口給處理乾淨,包紮好,待癒合出新生的組織才會健康。

書籍簡介

《鬆綁你的完美主義:首本由台灣精神科權威深度剖析,揭露完美主義者的成因與表現!》

作者:陳俊欽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4

作者簡介

陳俊欽

精神科專科醫師,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臺大醫學系畢業,曾任職於馬偕醫院精神科;面對尋求協助的個案,是名溫柔的傾聽者;對於群眾與個人的各種心靈課題,也是位優秀的引路人。此外,他也經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在報章雜誌、電視媒體或網路上,分享心理與精神相關的醫學觀點,並對潛藏在社會現況下的心理現象提出獨到的見解。

著有《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黑羊效應》《焦慮也是病嗎?》等十餘本書籍。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霸凌 黑羊效應 心理安全感 職場 排擠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