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AD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LinkedIn活用大全》丟出轉職訊息後,拿到5個以上面試機會的方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LinkedIn活用大全》丟出轉職訊息後,拿到5個以上面試機會的方法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LinkedIn活用大全》丟出轉職訊息後,拿到5個以上面試機會的方法

LinkedIn活用大全》丟出轉職訊息後,拿到5個以上面試機會的方法
LinkedIn已經成為全球商務人士建立人脈網絡的主要工具。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松本淳
精選書摘 2023/01/10
摘要

1.就業市場沒有完全發揮其運作機制,因為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容易出現企業與人才雙方都找不到合適對象、求職者無法爭取相符待遇的情況。

2.LinkedIn能幫助工作者打破封閉的資訊環境,透過持續發文、分享觀點,就能連結起更多人脈,獲得更多市場資訊。

3.LinkedIn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商務社群,除了能幫助工作者求職外,也能幫助推動商務合作、維繫客戶關係的工具。

轉職,是左右人生的重大事件。但是轉職市場面臨著堆積如山的課題,像是找到遇見適合自己的企業、極富價值的能力卻不被人看見。其中一大主因,就是「轉職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

轉職得靠運氣? 

與歐美商務人士不同,我們準備轉職的時候,通常會採低調的方式進行。為了避免職涯出現斷層,幾乎都是在職期間,就開始尋覓下一任東家。想要避免被其他人發現,就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資訊與選項中,挑出職場下一站。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見得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場環境,「時機」與「運氣」成為左右轉職是否順利的一大要素。

其實,這個自由市場機制並沒有確實運作,導致許多人蒙受機會成本的損失。也就是說,儘管世界上有公司會需要求職者的經驗、技術與智慧,卻可能在就業市場中無法遇見彼此。也造成在決定勞動條件與待遇時,對求職者會相當不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D

舉例來說,透過適度的時間安排,讓自己在同時期收到2、3家公司錄取通知就算是很厲害了。也因為時間的限制,想要再接觸更多公司是相當困難的。如果市場更加開放的話,就能在眾多企業中選擇最有利自己的條件,但身處這種選項甚少的環境下,無論如何主導權都會落在企業端。

即使能力非常優秀,轉職後的早期待遇,能比照上一份工作的情況並不常見。最大的原因,就是求職者的交涉能力不夠強。想要改變這樣的現況,求職者必須擁有更強大的武器,像是「獲得更多資訊」與「增加選項的數量」,並善用LinkedIn等有助於商務談判的工具。

更新職涯資訊、持之以恆的發文,就能拓展新機會

人只要有團隊可待,就很容易安於現況。在這個情況下所遇見的人,以及獲得的資訊,容易侷限在這個「封閉的世界」。當有一天開始思考,如何藉由轉職提升自己的價值時,才會注意到自己缺乏資訊與人脈。

從長遠的目光來看,要為職涯增加價值,認為「自己隸屬於社會而非單一組織」的觀念相當重要。換句話說,就是應構築以自己為中心的「社會人脈網」。正是這樣的人脈網,才能夠帶來真正需要的資訊與全新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業社交網路正是實現如此理想的手段之一,積極的發布個人觀點與資訊,藉此打造出可信賴的人脈網。像這樣所獲得的資訊,會遠比短時間內低調找工作所獲取的更加有用。公開自己的資歷,平日就開始發聲,必定會有真正需要自己的企業找上門。

LinkedIn是全球標準的「商務社交網路」

LinkedIn從2003年5月開始提供服務,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商務社群。無論是招募人才、轉換跑道、行銷、開發客戶,或是建立商務人脈等等,已是不可或缺的社交網路,受到國際商務人士廣泛運用。

運用LinkedIn的聯絡人取代交換名片

截至2022年3月為止,LinkedIn全球使用者遍布200個國家,人數多達8億1千萬人,並且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中。以現況來說, LinkedIn在歐美等海外國家的地位,與亞洲截然不同。北美與歐洲各國的普及程度,已經達到沒有LinkedIn帳號,就無法順利進行商務交流的程度。

因此,商務交流的第一步不再是交換名片,而是先「利用LinkedIn建立關係」。LinkedIn的存在感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強大, 甚至到「每位商務人士都必須擁有LinkedIn帳號」的程度。

有利於開發客戶的工具

許多人對於LinkedIn,或許還抱持著「招募人才與轉職專用的社交網路」的印象。實際上,全球性業務、社群銷售與行銷領域,運用到LinkedIn的比例相當高。簡而言之,LinkedIn不再局限於轉職,而是成為更加多元化「尋找新商機的工具」。

以日本為例,公司在開發新客戶時,主要還是以「電話預約會面」的方式。然而,現今歐美商務人士欲拜訪新合作對象時, 已逐漸轉換成以LinkedIn進行聯絡。這是因為選擇以電話來預約的話,首先必須花時間蒐集目標客戶的聯絡清單。若是直接運用LinkedIn,只要與對方透過LinkedIn帳號聯繫即可,減化時間與人力成本。

再以美國為例,其人口3億3千萬人,勞動人口則為1億6千多萬人,其中LinkedIn用戶量高達1億8千萬人。這是因為美國的LinkedIn使用者,還包含了學生與退休銀髮族,更代表「美國大部分工作者皆擁有LinkedIn帳號」。因此,在工作上想與新開發對象聯繫時,對方擁有LinkedIn的機率相當高。

書籍簡介


《LinkedIn活用大全:求職、人脈拓展、個人品牌經營, 你活躍於世界職場的必備武器》

作者: 松本淳
譯者: 黃筱涵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22/12/05

作者簡介
松本淳Jun Matsumoto

Earth Media株式會社代表董事。

1997年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法學系後,加入Intelligence(現Persol管理顧問公司),是人力轉介事業的創始成員之一,負責事業企劃。2003年創立HR技術公司Jobdirect,創新的商務模式在市場上備受好評並急速成長,2008年準備股票上市時,接受了瑞可利控股的M&A(入股)提案後售出公司。

後來除了參與日本與亞洲各國的國際NGO等非營利組織外,也擔任了國內外許多創業家與營運者的顧問。現正追求以LinkedIn等社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可能性,再度推動賦予人力業界新價值的事業。除了協助年輕世代外,也以成為終身創業家為目標持續前進著。

現為iU資訊經營創新科技大學的客座教授/一般社團法人Social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理事/內容平台「日經COMEMO」的KOL。著作:《將公司賣給瑞可利控股的男人告訴你,在職場成長的50條規則》(暫譯)。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求職 商務人士 職場 LinkedIn 轉職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相關文章
廣告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