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最常見離職原因:工作內容和想像有落差!為什麼我們總選到「錯的工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最常見離職原因:工作內容和想像有落差!為什麼我們總選到「錯的工作」?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最常見離職原因:工作內容和想像有落差!為什麼我們總選到「錯的工作」?

最常見離職原因:工作內容和想像有落差!為什麼我們總選到「錯的工作」?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鈴木祐
精選書摘 2021/05/12
摘要

1.康乃爾大學曾針對1500名老人做過研究:對多數人來說,人生最後悔的事就是「選錯工作」。

2.日本勞動部以8萬5000人為對象的調查也顯示,「實際工作內容跟想像有落差」是離職動機大宗。

3.不論優秀與否,我們很容易被3個原因影響,做出錯誤的職業選擇:錢比較多、為了逃避換工作、過度自信/過度缺乏自信。

4.本文整理了5個步驟「AWAKE」,助你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為什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呢?」

「那種公司應該早點離開才對……」

這兩句話看起來都像是換工作失敗的社會人士吐露的心聲,但這些其實都是出自近百歲的老人家。2012年康乃爾大學詢問1500位老人:「人生中感到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回答,對自己選擇的工作感到後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研究,結論也都大同小異。許多老人都回答「太過重視工作」「太努力工作而犧牲了家庭生活」等,這些似乎展現了我們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民族性。其他的遺憾還有「未能珍惜友情」「未能把握珍貴的時間」「壓抑自己的情感」等,但數量也沒有做錯職涯選擇的後悔多。例如,為了升遷出賣良心而被同事討厭、長時間工作弄壞身體、逃避辛苦的工作等。許多老人到了人生即將謝幕的階段,仍然對自己的職涯選擇感到後悔不已。

年輕世代對工作的選擇,煩惱當然也不會比較少。日本勞動部以8萬5000人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有超過3成的人(包含大學畢業者)會在進公司3年以內離職。如果離職是正面積極的選擇可能還好,但是細看各項數據可以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想像有落差」是離職動機的前幾名,也就是說,選錯工作占了最多。此外,依據歐美和亞洲圈約2萬件的調查顯示,透過獵人頭公司跳槽到其他公司擔任管理職或儲備幹部的人,有4成會在1年半之內遭到解雇,或是發現工作不適合而選擇自願離職。

為什麼我們這麼不擅長做工作選擇呢?為什麼在影響自己未來的大事上,有這麼高的機率做出錯誤的判斷呢?

求職和轉職失敗,7成是因為目光短淺

讓我們從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來思考求職、轉職失敗的根本原因。此研究訪談了世界40個國家、超過1000人的獵人頭公司和人資部門的主管,除了分析受訪者經手過的轉職實例之外,還尋找了因為換工作而無法發揮與過去同等表現,或是人生滿意度因此下滑者的共同點。也就是說,這項研究主要是在調查,找不到好工作而感到後悔的人的共通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查結果結論如下:求職和轉職的失敗,約7成是目光短淺所造成。目光短淺指的是,只關注事物某一個面向,完全無法考量其他可能性。舉例來說,調查結果當中,最多的失敗類型是「沒有做事先調查」。一般來說,選擇工作時進行全面性的調查是非常理所當然的。如果有朋友說「我憑直覺選了下一間公司」,任何人都會建議他應該再多做點調查吧。但是輪到自己的時候,不知為何我們卻容易怠惰,不做充分的調查。

獵人頭公司在訪談中就提到,會對新公司提出「業績是怎麼估算的?」「工作具有多少自主權?」這類疑問的求職者少之又少。他們是覺得自己已經取得充分的資訊了,還是以為自己選的道路正確無誤呢?我們無從知曉。但很多人在選擇適合的工作這件人生大事上,出乎意料地似乎無法將眼光放得寬遠。

再怎麼優秀的人,也會有目光短淺的時候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了3個目光短淺的類型。

◎因為錢比較多

此類型的人眼中只有錢,會因為薪資高而決定跳槽。收入增加是好事,但因為跳槽而失去前一份工作所建立的人脈,這類情況不時可見。

◎因為逃避而換工作

此類型的人對工作現況感到不滿,因此不斷跳槽,但換工作並非為了將來打算,而只是逃避現實。他們沒有想到,其實可以試著改善公司,因此收入最後常常是減少的。

◎過度自信,或是過度沒自信

這種類型的人對自己的評價極高,因此常誤以為「我在任何公司都可以如魚得水」「現在的公司很有問題」等,而忽略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或是不懂得珍惜現況。又或是因為過度沒自信,覺得自己配不上公司,而失去了大好機會。不管是哪種類型,都只關注在找工作時的部分要點,遺漏了其他可能的選項。腦中只有非黑即白二擇一的選擇,無法思考其他更好的可能性。

因為目光短淺而做錯選擇的現象常出現於各種場景,頭腦再好的人也無法避開這個問題。

俄亥俄州立大學以頂尖企業的執行長和營運長為對象, 針對他們所做的約168項選擇進行調查,確認「是否應採用新的商業模式?」「是否要吸收其他公司的優秀人才?」等決策結果。調查結果相當驚人。做決策時(像是「是否要去挖掘優秀的人才」「是否要採用新的設計」等),只有29%的商務人士,會仔細評估3個以上的選項,大部分的人都只進行二擇一的思考。二擇一那麼隨便的決策方式,當然做不出好選擇。根據數據顯示,相對於二擇一有52%的決策失敗率,在3個以上的選項當中做決定,失敗率可降到32%。

人的大腦不擅長選擇職業

為什麼面對選擇職業這種重大抉擇時,我們的眼光會變得狹窄呢?

很幸運的,近年來有不少與選擇職業相關的研究,針對這個問題,許多論文都提供了答案。總結各種見解,有兩大原因使我們做出錯誤的職涯選擇。

①人的大腦並未安裝選擇職業的「程式」
②人的大腦有會讓我們選錯工作的「程式錯誤」

首先,我們人類根本不具備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因為選擇職業是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才出現的問題。

人類歷史的大半期間,人類的生活根本沒有選擇職業的自由。比方說,如果生於史前時代,你只能作為部落的一員,把精力都花在狩獵上;如果生於王朝時代,就依循著世襲制的機制,繼承家業;如果生於中世紀的歐洲,你有很高的機率一輩子都是農奴。一直要到19世紀,歐洲功績主義興起之後,人類才得以選擇職業。因此,人類的歷史有9成以上的時間,根本不需要煩惱選什麼工作。也因為如此,人類的大腦並未演化出適切處理「未來多種可能性」的能力。

大學畢業後要繼續升學嗎?要為了實現小時候的律師夢,繼續深造嗎?還是在老家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好呢?或是說,應該把興趣當飯吃,存錢準備創業呢?我們的大腦尚未適應現代的煩惱,因此面對大量的選項時,大部分人會出現不安和焦慮的情緒。

尤其近來終身雇用制瓦解,「人生百歲時代」和「沒有標準的時代」等言論出現;隨著年齡增長,有多個工作經驗在未來將是理所當然。好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卻未必能持續做下去,當必須依據人生不同的階段不斷思考職涯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強時,我們當然會越來越感到疑惑。人類現在所面臨的狀況,就像是把一個小孩,丟到他不曾去過的陌生地方一樣。

「AWAKE」5步驟,讓你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我們該怎麼樣才能做出正確的職涯選擇呢?如何才能克服人類天生的缺陷,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呢?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身為科普作家,閱讀了10萬份的科學論文,訪談了超過600位海外學者與專科醫師,從中精心挑選出與職涯選擇、人類幸福及決策相關的內容。此外,作為補充,我也蒐集了國內外數千篇組織心理學和經濟學等領域的論文,訪問了約50名研究人類幸福與決策的權威專家,想了解如何選擇適合的工作。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裡將「適合的工作」定義如下:可以將幸福最大化的工作。換句話說,適合的工作指的就是,藉由完成每天的任務,能夠提升生活滿意度,感到喜悅增加、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感減少的工作。一般來說,大家對「適合的工作」的印象,只是能夠發揮才能和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本書不採用這樣的定義。

之所以會有「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擔心在新公司會被欺負」「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卻遲遲拿不出勇氣」等煩惱,追根究柢,背後其實都有著「不希望人生不開心」「想過得快樂幸福」的欲望。就算進入理想的公司、選擇了能發揮才能的工作,如果做起來不開心,再好的公司或工作也沒意義。

◎步驟一:從幻想中清醒(Access the truth)

在開始尋找幸福的工作之前,先驗證坊間職涯建議的真假,讓自己從選擇工作時容易深陷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具體來說,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確認「把興趣當飯吃」「找符合性向的工作」這類主張的正確性。

◎步驟二:開拓未來(Widen your future)

了解真正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工作是什麼,釐清讓我們做出錯誤職涯選擇的主因為何。開拓選擇工作的視野,是此步驟最大的重點。

◎步驟三:除害(Avoid evil)

在步驟二之後,接著要思考的是什麼樣的職場環境會讓人不快樂,了解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我們盡可能地除去人生障礙。這邊會介紹幾個工具,幫助你從人生的眾多選擇中,挑選出最佳選項。

◎步驟四:察覺偏誤(Keep human bias out)

步驟四是找出讓人類大腦發生異常的「程式錯誤」,確認自己的決策有無錯誤。在此階段,我們將學習「事前驗屍法」和「第三人稱轉職筆記」等方法。

◎步驟五:重建工作價值(Engage in your work)

最後釐清你的工作選擇有多正確,以及要有多少成就感才夠等問題,藉由「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形塑」等技法,提升每一天的幸福感。

本書取上述步驟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為「AWAKE」(覺醒)。只要順著上述「AWAKE」的步驟,就能夠促使你覺醒,讓你的人生選擇接近正確答案,找到真正幸福的工作。

書籍簡介

換個工作,更好嗎?: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作者: 鈴木祐

譯者: 謝敏怡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05/01

作者簡介

鈴木祐

新銳科普作家。生於1976年,慶應義塾大學SFC學院畢(不分系學群),於出版社任職後獨立創業。閱讀超過10萬篇論文,訪談超過600位海外學者和專科醫師,現在專精於健康照護和提升生產力等主題,從事書籍和雜誌文章的寫作。並於自己的部落格「舊石器男子」(Paleolithic Man)持續介紹心理學、健康、科學相關新知,部落格單月瀏覽量高達250萬次。近年來,也受邀至健康照護相關企業演講,說明如何有科學依據地判斷事物。著有《換個工作,更好嗎?》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謝敏怡

台灣台北市人,曾任職於媒體與日商,現居日本名古屋。喜歡大自然與老街巷弄,最近的興趣是做料理抒解壓力。譯有《換個工作,更好嗎?》《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強習慣》《一言逆轉》《暗黑技術》等。


責任編輯:李頤欣

迷思 工作 找工作 後悔 薪水 離職 選錯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