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KnowYourself 主創們
精選書摘 2020/10/23
摘要
當代社會每一個人無不為了生活、家庭、工作而奔波,忙碌中的你,是否偶爾停下腳步,觀察自己身處的壓力是不是太大了?本文作者指出10種高壓情境,並寫下四個方法調整、休息。

壓力過大的十種表現,是不是也說中了你

來看看你是否遭遇了以下這些狀況:

在工作日彷彿是被上緊了發條的鐘錶般馬不停蹄,但一到周末就渾身乏力,懶得動彈。

常常感覺全身痠痛,尤其是肩頸、腰、臀、背等部位;很容易就出現腹瀉等腸胃不適的狀況,或者頻繁感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性欲明顯下降,無論是面對伴侶還是其他可能引起快感的刺激,內心(身體)都「毫無波瀾」。

莫名變得特別喜歡吃甜食及各種高熱量的食物。

習慣性拖延,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的事務,都總要是拖到死線(deadline)來臨前才著手處理。

與他人相處時總是帶有攻擊性,敏感,很容易把他人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言辭,當作是對自己的責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裡感到很矛盾,一方面渴望獨處,對周圍人感到不耐煩;另一方面渴望陪伴與傾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支持。

情緒波動很大,時常會莫名地大發雷霆。

負能量爆棚,處事消極,總忍不住以負面的態度思考一切。

如果你覺得自己最近,或者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了上述多種狀況,說明你的壓力狀況已經值得擔憂了。

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會為人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並不是所有人在遇到類似的壓力情境時,都會受到同樣程度的打擊。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壓力的負面影響呢?

這其實與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式有關。換言之,在壓力及對一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之間,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中間變數—這個人應對壓力的模式。

四種應對壓力的模式

壓力的存在,從來都不是單純負面的。事實上,它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對人類存活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在受到威脅或刺激時,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動,並開始釋放大量的壓力荷爾蒙。使得身體處於緊張的狀態之下,此時,人的心跳會加速,肌肉會變得緊繃,血壓上升,呼吸變得急促,感官變得敏銳。

對壓力的反應,使得人的注意力與精力得以集中,加快了回應的速度,在弱肉強食的時代,為自己尋得「一線生機」。這是人類能夠在大自然的叢林法則下存活、繁衍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來,社會大眾與研究者們都認為,人們在壓力狀態下會做出「戰」或「逃」的選擇,或者投入戰鬥,或者轉身逃跑。近年來逐漸有研究者指出,除了「戰」或「逃」,人們還會出現兩種反應—「僵住不動」或「服從」(freeze or fawn)。

在僵住不動或服從的狀態下,與戰或逃時的反應不同。此時,血壓下降,行動與聲音都被抑制,看上去可能如同昏死一般,像在表示投降和服從。一方面人們可能因此逃過一些只對活物感興趣的獵食者的捕殺;另一方面,處於這種僵死的狀態時,也有助於減少可能的失血量和痛苦感。

在現代社會,這四種人體的神經壓力反應被沿襲下來,成為人們應對壓力的主要模式。

1.戰鬥
在面對壓力時,一些人會進入戰鬥模式。比如,遇到棘手的新計畫時,他會不分晝夜地加班,一絲不苟地完成任務,拚盡全力地達成目標。戰鬥的應對模式,即為人們化壓力為動力,最終戰勝困難,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2.逃跑
人們也可能在面對壓力時選擇放棄或逃離。比如,當新的職位充滿了挑戰和困難時,有些人就可能會主動選擇放棄升職的機會。儘管很多人把放棄或逃離看得很負面,認為這是意志力不足、不求上進,或懶惰的象徵,但其實有時候,逃跑能讓人避免在壓力面前過度堅持而屢屢受挫。

3.僵住不動
當發現眼前的困難過於強大時,兒時的我們可能會哭到昏睡,出現所謂的「斷片」,這就是我們在以僵住不動的模式應對壓力。成年後,這種模式則表現為疲乏感或者嗜睡。比如,有些人會在壓力來臨且尚未做出行動前,就感到疲憊。

不過,這種疲乏感並不是逃避—不是主動做出,而是被動感受到的。這種應對機制,能讓人們感覺自己在壓力的情境中「消失」了,彷彿痛苦也隨之消失。

4.服從
人們在應對日常壓力時,還會表現出對壓力源的服從,即為給自己帶來壓力的事或人妥協、尊崇或討好。在一些情況中,能夠趨利避害,達成目標。

現實生活中,壓力的來源可能是複雜多樣的,每個人需要根據情境,靈活運用不同模式來應對壓力,才能最大程度減低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當有希望戰勝壓力時,他需要全力以赴,為實現目標而爭取(戰);當努力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時,他要能果斷選擇放棄(逃);當壓力過大時,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僵住不動);當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時,他也需要和壓力源交流溝通,了解壓力源(服從)。

但如果總是單一使用某一種模式,應對生活中所有壓力,就很可能會為壓力所困。下面我們會結合家庭教養方式,具體介紹單一應對模式帶來的問題。

如何科學地應對壓力

首先,你需要意識到,人們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壓力情境中,以不同的模式應對壓力。尤其很多成年人都遺忘了自己在面對壓力時,還有一種選擇—暫時停下腳步,休息、調整。

其次,你可以嘗試理解自己為何會受困於某種應對模式,可能為你帶來怎樣的影響,並且試著主動做出調整,比如,再次面對「不可企及的目標」時,不妨知難而退,或者再次遇到充滿挑戰的機會時,不妨迎難而上。

最後,一個人承受壓力的負面影響程度,不僅與他應對壓力的模式有關,還與生活方式和習慣有關。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方法也能幫助人們應對壓力:

1.保持每天三十分鐘的運動
研究發現,定量的運動不僅能夠刺激腦內啡的釋放,還能對交感神經系統(壓力荷爾蒙的釋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保持一定頻率的性生活
平佐恩醫生發現,一定頻率的性行為(他特別強調了是性交而不是DIY)與維持健康的血壓水準有關。另外,研究者還發現性生活,包括撫摸、親吻、擁抱等都能促進人體內多巴胺、腦內啡等的釋放,讓人感到愉悅,緩解壓力帶來的緊張、不適感。

3.嘗試正念飲食(Mindfulness Eating)
壓力會讓人們對甜食或垃圾食品變得更有渴望(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壓力會大量消耗腦內葡萄糖有關)。臨床醫師麥克.芬克爾斯坦(Michael Finkelstein)建議,為了避免在渴望驅動下暴飲暴食,你可以嘗試正念飲食,品嘗食物也不至於傷身。

當你下次用美食為自己減壓的時候,不妨嘗試:
(1)將一勺食物(比如抹茶蛋糕)放進嘴裡。它是你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2)放下勺子,先別急著吃第二口。慢慢咀嚼。
(3)感受食物的香氣、味道、口感,以及它們的層次。感受當下,專注地,只想著你嘴裡的那口食物。想像它是如何一步步被製作完成的,甚至從原材料的生長開始,盡情享受當下這個時刻。

研究證明,正念飲食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壓力帶來的暴飲暴食。

4.練習想像(Visualization)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想像更大的願景。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什麼是我想要的生活」,想像與你的價值觀、你所關心的這個社會,及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相關的東西。

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身處這樣的生活中,這是怎樣一幅圖像?想得再具體一些,在這個場景中,周圍環境的光線是什麼樣的?你聽到了什麼聲音?你聞到了什麼氣息?你正在做什麼?周圍還有什麼人?你感覺如何?

記住這種感受和圖像。然後慢慢睜開眼睛,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去實現它?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再僅僅關注於眼前,原本倍感壓力的事情和帶痛苦也都顯得渺小,變得可以承受,而你也會看到更多可能性—包括未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的更多可能性,並在過程中獲得更大的意義感。

書籍簡介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破解25種心靈困境

作者: KnowYourself主創們
繪者: Oscar Tsai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0/09/24

作者簡介

KnowYourself主創們

  成立於2016年4月,目前有近1,000萬用戶。

  KnowYourself相信,幸福是每個人都可以習得的技能,而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每個人擁有幸福的能力。擁有最全面、最專業的心理學內容體系,聚焦於「原生家庭」「情緒管理」「自我發展」「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生涯規畫」。

  關注大眾心理健康的預防、提升與早期介入,提供專業線上文章、心理測驗、呼吸冥想、泛心理社區app,努力宣導以身心健康取代身體健康的新健康觀,致力於讓自我探索,成為流行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梁喆棣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正念飲食 運動 壓力太大 練習想像 紓壓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