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疫情混亂、孩子被欺負、分手了...各種逆境焦慮,你可以用一個簡單方法創造安全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疫情混亂、孩子被欺負、分手了...各種逆境焦慮,你可以用一個簡單方法創造安全感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疫情混亂、孩子被欺負、分手了...各種逆境焦慮,你可以用一個簡單方法創造安全感

疫情混亂、孩子被欺負、分手了...各種逆境焦慮,你可以用一個簡單方法創造安全感
撰文者:艾菲
獨立觀點 2020/02/07
摘要

1.還在這段疫情中內心無法平靜的你,或是遇到突發事件而無法恢復原本生活的你,可以透過修煉自己的「內在穩定性」,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穩。

2.鍛鍊「內在穩定性」的四個維度,包括修煉穩定的情緒、創造規律的生活、增加人生支點、設置長期目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作者艾菲,商周.com經授權發布。原題目《疫情之下:內心越慌亂,你越要修煉這4件事》

這次疫情,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混亂。

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只是在用一種近乎極端殘酷的方式,迫使我們去重新審視生活的本來樣貌:

原本的生活是祥和的,忽然,某個意外出現,也許是被離婚分手、也許是被公司辭退、也許是生病住院、也許是有人欠了你債遲遲不還、也許是孩子被人欺負,於是混亂就發生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混亂中,你的情緒跌宕起伏,你的生活亂成一團,然後慢慢地,也許是意外被消除了、也許是你逐漸適應了,生活再一次的回歸到了秩序和穩定中,直到下一次意外的發生。

多希望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永遠平靜,沒有波瀾的,只有喜悅,沒有痛苦的。然而,在真實世界中,這只能是一種幻想。對於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我們既沒有消除的魔法,也沒有改變的能力,因為混亂都來自於外界,不受你我掌控。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這時的我們可以在混亂之中,修煉自己的「內在穩定性」,從而成為一株堅韌的樹,狂風暴雨來時,它左右搖擺,但沒過多久,就能恢復原貌,繼續茁壯,不因風而斷,不為雨而殘。

所以,這篇文章的寫作並不僅僅是為了還在這段疫情中內心無法平靜的我們,同時也是為了很多前來找我諮詢情緒問題,或是遇到生活中突發事件而無法恢復原本生活的讀者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下來,我將跟大家介紹修煉「內在穩定性」的四個維度。


維度一 :修煉穩定的情緒

修煉「內在穩定性」的第一個重要維度就是:修煉穩定的情緒。

當遇到意外事件或聽到不好的消息時,我們的情緒通常都會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應。而不穩定的情緒,將會進一步導致生活工作的失控。

很多人都曾跟我抱怨:控制情緒談何容易?每次問題發生時,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控制情緒,讓它不要爆炸或極度低落,然而沒過多久,只要一遇到事,情緒就會再次跌宕起伏。

其實,問題剛好就隱藏在這段文字裡 - 對於情緒,我們要做的從來不是「控制」,相反,我們要去觀察。

假如我們能夠平靜如實的觀察自己正在發生的那股情緒,「抽離」的看著它,就像是看著另一個人的情緒。那麼,你的情緒問題就會解決大半。

相反,假如你不能夠「抽離」,而是與你的情緒合二為一,它在哪兒你就在哪兒,它將你帶去哪兒,你就去向哪兒。那麼,你就只能深陷其中,隨之跌宕起伏。

所以,想要獲得情緒穩定性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觀察它。

在你觀察之後,也許你可以去接納它。

比如:帶著關懷、帶著愛對自己這麼說:

· 我有這樣的感受很正常。

· 大家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都會出現同樣的感受。

· 我有這樣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

· 我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感受。

或者,你也可以嘗試用理性的思考去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思維模式導致了你的這種情緒。

如此一來,你的情緒就會漸漸消退,甚至無聲無息的消失。

維度二 :創造規律的生活

外界環境越是混亂,我們就越是需要定海神針一般的「內心支點」。

有一種「內心支點」是任何時候、任何情境下,你都可以拿來就用的,而且只要你去用了,你的內在很快就能獲得一種穩定感,這就是「規律的生活」。

春節剛剛放假時,每天接觸到的都是鋪天蓋地的疫情和各種各樣令人氣惱的消息,加上不得不放棄了之前早已定好的走親訪友計劃。我的內心時常有種焦慮和煩悶的感覺。在剛剛回到父母家裡時,我懷疑這個東奔西跑的決定是否正確,我擔心這個疫情的影響。加上當時身體剛好很不舒服,進一步加劇了我的悲觀情緒。

幸好,我敏銳的覺察到了這一切的變化,隨後,我意識到自己雖然無法改變外在,但卻能夠穩定內心。

於是,從大年初二開始,我就給自己安排了每天一個教練輔導(Coaching)的任務,並圍繞著它,設立了每天的運動時間、讀書時間、寫作時間、放鬆時間。

僅僅兩天,我的狀態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內心逐漸平靜,並且收穫頗多。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在熟悉的、可預測的情境中,會獲得舒適感和安全感。而如果處於混沌和不確定的情境中,就會倍感焦慮。

你的安全感越足,對於不確定的忍耐度也就越大。安全感可以支持你去面對混亂和不確定性,可以讓你身處其中而不被吞噬。

因此,假如外界混亂不堪、假如內心飄搖不定,你就失去了你需要的安全感,這時你需要去創造這種安全感,而安全感的源頭之一就是規律有序的生活,這是最簡單易得的方法。

關於這一點,具體可以怎樣做呢?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實用的方法: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24小時生活圖。

首先,將你的所有生活事件進行分類。

我在這裡列出了八個領域可供大家參考,分別是:娛樂、睡眠、社交、用餐、運動、學習、工作、家庭。

你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增加、刪除、修改其中任何領域。

圖:生活事件分類

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每個領域中寫出具體的事件並分配時間。記住哦,你一天只有24個小時。

圖:一天24小時

最後,將你的生活事件安排到各個時間段裡,並嚴格執行。在這裡,我拿出幾個歷史上名人的一天安排與你參考。

圖:達爾文的一天

圖:莫扎特的一天

圖:巴爾扎克的一天

當你將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安排到24小時圖中後,就可以按照它去執行了,在執行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篤定,而你的內在穩定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強。

維度三 :增加你的支點

我見過一些因意外而意志崩潰的人,比如:

曾有一位部門負責人,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後因人事鬥爭,被辭退了。恰好,她是一位45歲的單身女性,平時幾乎所有時間都撲在了工作上,就連周末放假都常去公司加班。

所以,當她遭遇到這件工作上的打擊時,猛然間無法承受,幾近崩潰,後來看了好幾年的心理諮詢師,再到後來找到我,最終才算漸漸好轉。

人生一方面的意外,常會導致一個人內在穩定性的喪失,並由此波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但事實卻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多方面的,家庭、親密關係、朋友、娛樂、職業發展、個人成長、藝術、愛好等。如果,你越是集中於其中一面,越是只關注其中一面,你的生活圈就越是狹小,你就越會容易被它擊潰。

如果愛情是你的全部,當你失戀了,你就很容易陷入崩潰。

如果工作是你的全部,當你失業了,你就很容易陷入崩潰。

如果家庭是你的全部,當你遇到家人分離,你可能就會徹底崩潰......

相反,你的生活圈越大,你就越是容易恢復,因為你整個人生的支點從來都不只是某一方面,而是方方面面,這樣你個人的彈性與內在穩定性就會大大增強。

所以,你要去試著增加人生中的其他支點。

比如:以前你總是依託於工作,那麼現在你可以試著去戀愛。以前你總是圍著老公轉,現在也許你可以試著去工作。以前你是一個全職媽媽,所有的事都是關於孩子的,但現在也許你可以試著去增加一些愛好,培養一些特長。

總之,不要讓你人生的支點只有一個,我的建議是至少三個。唯有這樣,你才能不再局限於生命的某個側面,從而提高自己的彈性與內在穩定性。

維度四:設置你的「燈塔」

那些忽然遭遇意外事件的人,就像是原本在大海里平穩航行的船,忽然間遭到驚濤駭浪的侵襲,平衡頓失。等船重歸平穩後,他已不知道自己想要航行的方向,於是就孤零零的漂浮在茫茫一片的海上。

這時,假如遠處有一盞明亮的燈塔,就等於是再次為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這個「燈塔」,代表的正是你的長期目標。

你的長期目標到底是什麼?

是成為一個能夠不斷成長的人?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人?一個能讓周圍的人感受到溫暖美好的人?還是一個想要不斷創造的人?

這個長期目標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它的存在就是要幫助你,不論順境、逆境,都能始終不移的知道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當波浪翻滾、暗潮湧動的時候,迷失在大海之中,隨波逐流。

假如你的長期目標是用兩年時間學好英語,進入外商工作,那麼,這個目標要因為疫情的出現、混亂的發生而改變嗎?

顯然不應該。

這次意外和混亂的發生也許耽誤了你7天時間,也許會更久,也許你還會用「我連生死都不知道,何必學英語」的藉口去迴避你要做的事情。

但是,千萬別忘了,如我開篇所說,真實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它會不斷的被各種各樣的意外打亂,你以為這是最後一次混亂,但也許很快就會再有一個。

所以,假如每一次的意外來襲都能讓你放下計劃,那最終將會怎樣?你的長期目標還有可能實現嗎?

不用我說,你也知道答案。

所以,想要實現長遠目標的關鍵不是你的目標有多宏大,而是你是否真有每天向著那個目標前進一步的決心與動作,不論是意外發生,還是混亂阻礙,你有沒有「日拱一卒」?

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在至少25年裡,每天都堅持跑步,正是這種堅持給了他強健的體魄,讓他得以每年寫出一本書。

作家毛姆,從他18歲起就不斷記錄各種創作素材,筆記、備忘錄、旅遊札記,一直堅持了50多年,這才最終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月亮與六便士》,而這些筆記則是他一生文學創作的起點和終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日拱一卒,說的是持之以恆的、每天都在自己專注的領域上投入時間和精力。哪怕這個努力不算很多,但也從不懈怠,不因混亂的發生而改變這種投入。

擁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同時堅持「日拱一卒」,就等於是獲得了「內在穩定性」的那盞燈塔。

關於這一維度,最後我想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做結尾。

直到1911年12月,還沒有人到達過南極點,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偉大的探家者最想做到的事。

最後,兩個競爭團隊都想完成這項創舉,一個是來自挪威的阿蒙森團隊,另一個是英國的斯科特團隊。他們的出發時間差不多,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一支團隊全軍覆沒,一支團隊成功抵達。

導致這個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自然不只一個,但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那就是:那支成功抵達的團隊不論天氣好壞,每天都堅持前進大概30公里。

而另一支隊伍則很不同,從他們的日誌來看,這是一個比較隨心所欲的團隊,天氣很好時就走得很猛,可能一天要走4、50公里甚至60公里。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就睡在帳篷裡,吃點東西,詛咒惡劣的天氣和運氣不好,希望天氣盡快轉晴,然後繼續前進。

這支每天向前30公里的團隊就是阿蒙森團隊。他們於1912年1月25日全部返回營地,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到達南極並安然返回的團隊,他們創造了歷史。

向著燈塔,日拱一卒,不論逆境順境、混亂祥和,這就是修煉「內在穩定性」的重要維度。

最後的話

希望這樣四個維度,能夠提供給你切實可行的修煉自身內在穩定性的方法,讓你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作者簡介:艾菲,深度思考者,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關注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實「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兩大基石,成為真實且閃閃發光的自己。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穩定性 內在 安全感 情緒 武漢肺炎 平靜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