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水電工也要學電腦跟企業管理...荷蘭爸爸:在荷蘭,專業證照比高學歷更有用!

開心當警察的表哥
有一年暑假,外婆邀請整個家族到荷蘭南部度個小小的家庭假期,外婆生了六個孩子,所有孩子、孫兒還有曾孫集合,也是很不得了的規模。我跟表兄弟姊妹也趁著這機會敘舊,聊到我碩士剛畢業,準備到台灣念博士班,我一個表哥對我說:「岱思,看到你對學術研究這麼感興趣,我真為你開心!不過我真的無法想像過你這種成天埋首書堆的生活,感覺好無聊喔!我比較喜歡我現在的工作!」
這個表哥是我從小到大的玩伴,我媽跟阿姨差不多同時間懷孕,我們兩兄弟生日只差六天,我們從小一起踢足球、打電動,有很多快樂的兒時回憶。
表哥跟我的人生路線有些不同,他從小就不特別愛念書,長大後選擇在阿姆斯特丹當警察,我問他工作哪個部分最有趣,他回答:「人民保母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都不一樣,有時要解決鄰居間的衝突,有時要警匪追逐,有的日子就是在警局寫寫報告。因為每天面對不一樣的挑戰,也磨練出許多不同的能力:過人的體力、溝通能力、推理犯罪的邏輯思考能力等等,當警察真的太有趣了!」
阿姨聽到我們的討論,也加入說:「兒子,你這麼投入在工作,表現也受到肯定,我真的很以你為榮!」
這段跟表哥與阿姨的對話,我如今還是很難忘。特別是住在愛面子的台灣社會,父母總要孩子念書,將來才能「坐辦公室、賺大錢」,有多少台灣父母會像我阿姨一樣,能夠不以孩子的學業表現評斷他呢?
荷蘭父母這樣想
水電工也要學電腦跟企業管理,專業證照比高學歷更有用—在荷蘭,不管哪種行業都需要幾年的訓練,結訓後還要考執照。
荷蘭父母不覺得孩子非得念書不可,大學也不是必備的學歷,孩子功課好更不是父母向街坊鄰居炫耀的題材。那麼,為何荷蘭跟台灣對學歷的看法如此不同呢?
我必須承認在荷蘭白領與藍領的工作還是有不一樣的待遇,通常是白領的工作評價較高,特別是需要高學歷才可以應徵的白領工作,像金融界、醫生、顧問、工程師都屬於這一類,他們的社會地位確實較高,薪水也比較豐厚。
但話說回來,荷蘭社會並不會把孩子分成「會讀書」與「不會讀書」,更不會有父母指著工人跟孩子說:「你看,不好好讀書就會跟這個叔叔一樣,做那麼辛苦但賺不了大錢的工作!」
部分的原因在於,在荷蘭不管是哪種行業,通常需要幾年的訓練,結訓後還要考執照,拿了執照才有機會在那一行求職。以水電工來說,雖然證照不是絕對必須的條件,但因為水電工作需要一定的知識與專業,大部分的建築公司基於安全考量,不會聘僱沒有專業證明的技工,所以多數的水電工人還是會考證照。
荷蘭的水電技師得接受三到四年的訓練才能出師,在相關的科系中,學生會學習如何安裝建築物中的暖氣系統、確定瓦斯爐的安全,以及確認家裡的水管是否通暢等等。除了這些技術,水電工也需要相關的電腦知識,因為最新的暖氣系統是透過電腦控制,加上水電工通常都是自己當老闆,所以也需要學一些創業跟管理方面的知識。
聽完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可以明白為何水電工這個行業受到社會的敬重,而建築業也對水電專業人士有一定的要求。久而久之,就算是外行的一般客戶也體認到,家裡水電有問題不能隨便找一個水電工人,而是需要一個有執照、有專業能力的水電技師,他們才是真材實料的專業人士。這也是為什麼專業證照在荷蘭受到的重視,不下於高等學歷。
荷蘭的經驗參考:用制度改變思維,拉近貧富差距
除了肯定與認同各種行業的專業能力,荷蘭透過稅制的設計,讓不同教育程度的工作在扣稅後,實際的薪資差別沒有很大。在荷蘭,收入最高的人必須承受最重比例的稅,收入低的人則可享受政府的各種補助。換句話說,荷蘭政府要求有錢人付出較多,維持良好的公共設備,確保高品質及免費的基本福利與中等教育,幫助維持社會弱勢的福利。
透過不同比重的扣稅方式,荷蘭高教育程度的工作,名目薪資在扣稅前看起來比低教育程度的工作來得多,但扣稅之後,高收入者付出較多,低收入者相對的不用繳那麼多稅,貧富差距也因此拉近了。
再加上荷蘭的退休制度很完整,各行各業都能有退休的保障,每個人都必須把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到該行業的退休年金,到了退休年齡,無論之前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退休金的保障。
荷蘭透過稅制讓薪資重新分配,加上每種工作都有退休金制度,有錢人還是有錢,而低收入者也能維持合理的生活水準,還能確保銀髮族生活無虞。長遠地看,不論學歷高低,生活都會獲得保障,父母也不用擔心萬一孩子沒念大學,未來的日子會過得很苦。
像我表哥的例子,從中學開始表哥去念HAVO/VWO的綜合班(註一),我去念VWO,但隨著中學功課變重,表哥漸漸無法負擔,在班上也跟不上同儕的學習進度。阿姨怕表哥太有挫折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寧願讓他主動從HAVO「降級」到VMBO,慢慢跟上進度。後來他高等教育念了一間類似體專的學校,最後又順著自己的興趣轉學到警察學校,一路雖然充滿波折,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興趣。
雖然表哥書念得沒有我好,但說真的,當一個好警察的難度實在不亞於大學教授,除了體能外,每天還得面對各種疑難雜症,確實是不簡單啊!阿姨面對孩子學習進度落後,不但一點也沒有感到失望,還以正面鼓勵的態度引領孩子,為這個社會培養出一個很有貢獻的好警察,不管是母親還是兒子,都應該感到驕傲!
註一:荷蘭中等教育分3種學制,主要依照學生的能力跟屬性區分,有點向台灣也有的「技職管道」跟「升學管道」,根據學生的能力及興趣取向,讓他進入最適合自己的學制。第一個類別叫「VMBO」(預備中等技職教育)大約六成的小學畢業生都進入這個類別四年即可畢業,算是技職教育,分4個不同類別「經濟」、「照顧醫療」、「農業」、「科技」。有點像是台灣的按專或五專。
第二個類別叫「HAVO」(高等普遍中學教育),必須讀五年才可以畢業,它有點像是升學班跟技職班之間的彈性選項,也有點像科技大學的先修班,學生畢業後可以申請就讀荷蘭的應用科技大學。
最後一種類別叫「VWO」(預備學術教育)要念六年才能畢業,這有點類似台灣的升學班。跟台灣不一樣的是VWO學生一畢業就可以依照他們專攻的領域(理工、生物醫療、文學、社會)申請荷蘭11所大學的各科系,大家憑據自己的興趣跟能力申請。
作者:韋岱思(Thijs Velema)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1日
韋岱思(Thijs Velema)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
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兒女長大的過程,把兒女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
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FB:荷蘭爸爸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