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每年從圖書館借7294本書,是「閱讀楷模」嗎?沒救了,政府連讀書都「重量不重質」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每年從圖書館借7294本書,是「閱讀楷模」嗎?沒救了,政府連讀書都「重量不重質」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每年從圖書館借7294本書,是「閱讀楷模」嗎?沒救了,政府連讀書都「重量不重質」

每年從圖書館借7294本書,是「閱讀楷模」嗎?沒救了,政府連讀書都「重量不重質」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7/02/22

幾天前,教育部舉辦一場記者會,公開表揚了許多大量向公共圖書館借書的市民。這場記者會顯示,教育部在「公營圖書館經營」方面,沒有常識、沒有邏輯,而且思維老舊過時。

這場記者會中,教育部表揚所謂的「借閱楷模」,並且公布「台灣105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我們一項一項來看這個調查結果。

請別效法「借閱楷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借閱楷模」?原來教育部的訂義是:借書最多的人。令人吃驚的是,那幾位接受表揚的「借閱楷模」,借書真的多到嚇人。台北市李小姐,去年借了7,294本書,如果攤到全年365天,每天要借20本以上。台中市詹小姐,去年共借閱5,764本書,平均一天閱讀近16本書。雲林一位九歲的孩童,全年借閱3,732本書,一天讀超過10本書。

一天閱讀 20 本書是可能的嗎?這需要每天用10小時來讀,每半小時讀一本,這真的是優質閱讀嗎?如果真要這樣讀,李小姐每天搬20本書回家,每半小時翻掉一本書,其實與其說是「閱讀」,也許更像是數鈔機。

其實借書背後都有行政成本:借還書程序、人工上架,如果在台北市,還有跨館調閱的服務。這些借閱者其實耗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而她們又產生了什麼對自己、對公眾的效益呢?成為發明家了嗎?成為作者、思想家、創作家了嗎?似乎也看不出來。

如果她們借了書卻沒有閱讀,這是資料造假、浪費行政資源。如果她們的人生是不斷以半小時一本書的速度,不斷翻看卻不做別的事,我覺得那是浪費自己的人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翻譯,什麼叫「讀書」

當教育部認為一年借閱七千本的人該是「借閱楷模」,背後邏輯差不多等於是認為10元買到一水桶的食物,就覺得它是優良餐廳 — 卻不想想,這桶食物究竟是不是餿水?

相較於一年借閱7,294本的李小姐,假設某位吳先生,一年借閱10本,細細品味,認真思索,在創業、工作、家庭、生活上深刻發揮10本書的知識價值。請問,哪個該是「借閱楷模」?

當教育部在記者會上將「借閱楷模」定義為一年借閱七千本的人,其實立刻也顯示,它的「閱讀習慣調查結果」很可能不值得一看。因為顯示相關負責人沒有在思考閱讀品質,閱讀的意義、閱讀的實際影響。

這件事也實質上顯示了,教育部對於圖書館經營,整體的思維策略是非常落後的 — 只著眼於多少人次進入圖書館、借閱數量的統計。這些事情是重點嗎?當然不是。一群人到圖書館吹冷氣,或是借書回家數頁碼,對誰有幫助?

笨到只剩下書?

圖書館只是個工具,真正的目標是每個人的知識獲取、思考創造、應用發揮。其實,今日的圖書館扮演的角色不該是真正實體書籍的流通而已,更該是促成整體社會與知識關係的深化 — 幫助更多人能從多元管道取得優質知識、學習思考與判斷材料,以及將知識應用於工作與生活中。

如果經營圖書館的主管機關,卻沒有足夠的知識深度洞悉今日圖書館該發揮的功能地位,這個事實也真是諷刺與悲哀。

本文獲「觀策站」授權,原文在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將開始,你認為最具潛力的經濟特色是?
1. 大量隨香客促進地方消費
2. 帶動周邊商品銷售
3. 創造龐大志工經濟
4. 跨縣市路線的旅遊經濟
5. 科技加持的數位商機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閱讀楷模 圖書館 冷氣 圖書館 冷氣 楷模 定義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