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教育哪有這麼爛!荷蘭爸爸:歐美學生上課很會「唬爛」,台灣學生卻常問出好問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台灣教育哪有這麼爛!荷蘭爸爸:歐美學生上課很會「唬爛」,台灣學生卻常問出好問題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台灣教育哪有這麼爛!荷蘭爸爸:歐美學生上課很會「唬爛」,台灣學生卻常問出好問題

台灣教育哪有這麼爛!荷蘭爸爸:歐美學生上課很會「唬爛」,台灣學生卻常問出好問題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26363215
撰文者:韋岱思

台灣的媒體經常會刊登一種報導,說台灣的教育糟糕到無藥可醫,無數的文章論述:台灣的小孩在幼稚園階段已經輸給德國小朋友,台灣國小生比不上芬蘭,國中、高中遠遠落後美國的同學,更不用說台灣的大學生、研究生都輸給丹麥、法國、瑞士...了。

台灣家長好像蠻信服台灣教育的悲況,想方設法避免小孩輸在起跑點,小孩從剛滿一歲,瘋狂的討論小孩要上什麼才藝班或音樂課,對心肝寶貝的學前發展最有幫助。大一點的,就討論上雙語還是全美語的幼稚園,甚至從國小、國中希望可以讓小孩上菁英學校準備申請國外的中學或大學。

怎麼看起來好像最有資源的台灣父母,就是盡力讓小孩脫離台灣破爛教育體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普遍認為台灣教育糟糕到不行的脈絡之下,我只想問:「台灣教育真的有這麼糟嗎?」

台灣常見的教育論述經常批評「填鴨教育」,而「浪漫化」歐美教育,覺得台灣小孩從小只會學習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卻不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學習」,可以說台灣教育充滿what和how,但是缺乏why。

這些文章指出:歐美教育者給小孩許多自己發揮的空間,希望引起小孩的興趣及好奇,讓他們追求想要學習的東西,換句話說,歐美教育讓小孩不斷的思考why,相信小孩會接著問what 和how,透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小孩指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到底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好,還是歐美的自由發揮式教育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許我們可以從統計數字來回答這個問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3年宣布PISA研究的結果,比較了來自65個國家的51萬名15歲學生的數學、科技與閱讀的能力。

台灣國中生的每個項目成績都非常好,數學台灣佔第4名,科技類台灣是世界第13名,閱讀類台灣國中生占全球第7名。台灣在三個項目的成績比許多北歐、西歐國家來得好,美國根本比不上台灣學生的平均成績。由此可見,台灣教育並沒有很差。我建議那些「唱衰」台灣教育很悲哀的文章,也應該注意到台灣在PISA的成績。

PISA最有趣的結果是:前十名的國家,既包含傾向填鴨教育的亞洲國家,也包含讓小孩自由發揮學習的北歐與西歐國家。這個結果,某種程度很符合我自己學習的經驗。

我在荷蘭中學及大學上一些討論的課程,透過同學的發言,很容易聽出他是否有準備當次的指定閱讀,幾次的討論累積下來,很快就能分辨:認真準備閱讀討論的同學,以及並沒有認真準備閱讀討論,卻在「唬爛」的同學。

荷蘭大學的討論課,雖然鼓勵同學發言,並且激烈討論課堂的議題,但是很多同學發言因為沒經過紮實的閱讀準備,等於是廢話。這些同學,也許可以問出why的問題,但是他們想到的某些問題可能不見得值得討論。

到台灣唸研究所,我發現討論課經驗卻很不一樣,討論常常很安靜,學生也不太喜歡發言。但是當不少學生被老師點到名要發言時,卻可以問出很好的問題,也可以聽出來他們其實有做好準備,有吸收討論課的指定閱讀。

也就是說,我台灣研究所的同學也許有想出值得討論的why,因為長期受到「標準答案」的箝制,不太習慣(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提出why的問題,但是沒有what和how的邏輯就很容易脫軌,問出來why的問題比較沒有深度。不過,如果只有what和how也不容易發展出關於why的想法。因此,問題不是「填鴨式」和「自由發揮式」的教育到底哪種比較好,問題在於怎麼平衡why以及what和how。

作者簡介_韋岱思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就。成為爸爸的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的育兒文化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開始思考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衝擊市場與股市,預期對您影響最大的是?
1. 持有的台股價值縮水
2.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上漲
3. 經濟衰退,影響就業與收入
4. 房地產市場受到波及
5. 預期通膨的物價上漲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川普關稅恐慌擊潰股市,投資怎麼辦?專家:不該改變你的整體計畫!
台灣教育 臺灣教育問題 台灣的教育 教育問題 歐美教育 臺灣教育 台灣教育問題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