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家有二胎,爸媽好焦慮?》我們這樣做,讓姊姊學會愛妹妹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家有二胎,爸媽好焦慮?》我們這樣做,讓姊姊學會愛妹妹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家有二胎,爸媽好焦慮?》我們這樣做,讓姊姊學會愛妹妹

撰文者:John Tao
鏡頭的角落 2015/01/06

攝影/John Tao

家裡的妹妹剛學會走路,扶著她走出人生第一步的不是爸爸我,而是那大她三歲的姊姊,豆子。

其實一年多前,當知道二胎是女兒時,我們很緊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懷孕前,養育過兩個孩子的親友就常警告我們,親兄弟還算簡單,女生比較纖細,一旦姊妹吃起醋來是很可怕的。面對滿腦鬼主意的姐姐豆子,我們實在沒有把握她們倆感情會好。

為了讓素未謀面的姊妹倆有一個好的開始,從懷孕時我們就常跟豆子說媽媽要送她一個妹妹當禮物,那是陪伴她一生的最好朋友。而當妹妹真的如期待生出來之後,豆子再傻,也知道事情似乎沒有這麼單純?妹妹的到來,她再也不是唯一。

豆子其實算乖,與其說她不歡迎妹妹的到來,不如說她很恐懼。 

我還記得妹妹剛回家時,她一度退回幼兒狀態。以為只要再含起奶嘴,就可以得到父母的絕對疼愛與注目。當豆子含著奶嘴,期待著父母因此愛她,卻被嚴厲的要求「拿下來」,哭著問:為什麼妹妹可以,她卻不行?心裡充滿著「我不被愛了」的恐懼,這也是我跟太太的最大兩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是要讓豆子現在就長大,學習當個成熟的姊姊?

還是我們累一點,再給豆子一點時間適應? 

我們最後決定讓豆子繼續當個小孩,

而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 

面對著「還是小孩」的豆子,當她假裝要踢妹妹時,我們不會斥責她,而是去阻止,並解釋這樣子妹妹會受傷。當豆子也跟妹妹一樣要吸奶嘴時,我們讓她吸,但規定她時間。而當豆子看到我跟妹妹玩「飛飛」時,雖然我的腰不好,也一樣要讓她玩兩下「飛飛」之後,再跟她講道理。 

我們相信,面對一個怕自己不被愛而反彈的小孩,斥責只會讓她更加恐懼與受傷。如果我們要讓她愛妹妹,那我們必須先給她愛妹妹的原因。

我們用「包容」去消除豆子的「不安」,

我們用「付出」去換取豆子的「信賴」,

我們用「愛」去教豆子分享「愛」,

因為只有充滿愛的小孩,才有能力去理解愛,才能懂得去分享愛

現在,豆子不會去欺負妹妹,不再吸奶嘴,看我跟妹妹玩「飛飛」,也會乖乖的在我旁邊,等著我跟她玩其他不傷害我腰的遊戲。

我不再跟豆子強調公平,因為她知道我愛她。而妹妹,真的變成了她的禮物,喜愛著疼她的姊姊,滿家爬著找姊姊玩。

妹妹常常爬去找姊姊玩,兩人變成真的好姊妹(攝影/John Tao)

現在,我可以很自豪的跟妹妹說「要愛妳的姊姊,是她扶持了妳的第一步。」

而妹妹,「妳真的要愛姊姊,因為爸爸媽媽愛妳是天性,但對姊姊來說,她則是分享了一半的世界給妳,這不容易,也是妳們姊妹倆的福氣。」

這是爸爸媽媽給妳們最好的禮物。

手足相愛的理由,從我們開始。

沒有甚麼要比看到手足感情好,更讓父母開心了(攝影/John Tao)

後記: 

就算是成人,面對新進同屬性工作的同僚也會產生莫大的恐懼。我不認為小孩對新加入的手足包容與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需要父母的輔導,鼓勵與時間。

爸媽不好當,我們常要小孩懂得愛、規矩、寬容、分享,但這代表著我們要先對她們保有我們要求的這些美德。 

「愛的教育」不是一切的答案,但那是父母必須先去努力的方向。

用愛教愛,用寬容教寬容,用分享教分享。

這才是父母。

作者簡介_John Tao

John Tao。年輕時住美國,與太太一起自助過六大洲,目前工作兩岸歐美跑,育有二女。興趣是拿相機當日記,將生活點滴記錄下來。

對攝影,旅遊或是寶寶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這新手攝影爸爸的FB。

http://www.facebook.com/johntaophoto

「鏡頭的角落」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親子 二胎 台灣 攝影 教養 二胎
鏡頭的角落
鏡頭的角落
John Tao
展開箭頭

愛攝影的新手爸爸,用拍照當日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