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綠色供應鏈衝擊來襲,台灣中小企業必知的 ESG 挑戰和解方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綠色供應鏈衝擊來襲,台灣中小企業必知的 ESG 挑戰和解方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綠色供應鏈衝擊來襲,台灣中小企業必知的 ESG 挑戰和解方

品牌實驗室
2023/02/07

全球ESG浪潮帶來一連串新政規範,和最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變化考驗。台灣喊出2050淨零碳排、融資貸款的永續檢驗,以及國際等級的貿易碳關稅、品牌大廠的綠色採購要求……中小企業經營者面臨的內外部考驗越來越多,也正積極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ˋ。

企業ESG變革第一步:盤點現況、創造共識

企業經營者看到趨勢或同行開始行動,進而要求部門主管了解ESG、碳盤查等面向,但在缺乏全盤性了解、資源整合和執行人力的狀況下,往往窒礙難行。

以最常見的碳盤查為例,華碩要求供應鏈廠商在三年內要達到減碳33%,代表了ESG不只是品牌大廠要做,連帶影響到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也要一併推動,才能持續穩住訂單。

「相對於過往ISO認證,ESG範疇更加複雜、龐大,必須拉高層級從公司營運的整體面向來著手。」覺心營執行長張葦君指出。覺心營近年來持續為客戶擬定 ESG 策略、並提供企業 ESG 相關國際認證與解決方案導入服務,也成功協助客戶獲得ESG獎項,張葦君 認為「推動ESG專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創造共識,以及盤點現況。讓所有人知道ESG和團隊丶自己的KPI有什麼關係?知道為什麼要做,再來談怎麼做,相對容易。」

覺心營執行長張葦君常接受 ESG 相關主題演講及諮詢

為了協助企業放大 ESG 影響力經營的長期效益,張葦君在國際商會建立 ESG 策略聯盟團隊,包含顧問輔導、國際資源對接、國際標準認證、解決方案導入規劃執行、品牌行銷等,也將在 2023年引進聯合國最新推行的「SDGs Impact Standards」,讓台灣企業 ESG影響力發揮到聯合國等級!

把ESG挑戰視為投資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淨零挑戰:供應鏈機遇》報告中指出,食品、建築、時尚、快速消費品、電子產品、汽車、專業服務和貨運等8大供應鏈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50%以上。供應鏈減碳成為各國ESG重點項目,也是外銷導向的中小企業必知的重點挑戰。

雷耀企業總經理林原指出:「ESG是好事,但也是國際間最新的貿易壁壘。」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的雷耀企業總是走在照明產業的前端,在ESG浪潮中亦活躍迎戰。

雷耀總經理林原帶領企業發展 ESG 永續發展

中小企業必須跳脫過往全球化供應鏈的營運模式,激發出ESG世代的商業思維。林原說明,「以照明業為例,過去為了成本考量都把製造設在低開發成本的國家;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應思考重新拆解產業鏈,將部份生產基地移到市場當地,如此不但能有效減低碳足跡,更能靈活因應市場當地的ESG規範與其他障礙,以及像是疫情這樣巨大的黑天鵝效應考驗。」

外部略顧問陪跑加內部人才培養 掌握ESG競爭力

相較大企業有較多資源來迅速推動綠色轉型,中小企業資金、人力都相對缺乏。面對政府的2050淨零排放,以及出口國、品牌大廠對ESG全面向越來越嚴格的要求,身處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該如何採取行動?

找不到適合的人、無法祭出和品牌大廠同等級的高薪搶ESG人才,是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綠色轉型初期可透過導入外部顧問和教練,一同根據企業內部條件、外部市場狀況來做全面性的現況盤點。尋求外部專業協助,以更有效益和效率的方式,為企業量身打造ESG系統和規範。

累積超過10年企業顧問和人才培植經驗的張葦君指出,「全球推動ESG永續發展的政策和市場壓力會持續增強,越早開始,越能用時間來換取未來的獲利空間!及早起步全面盤點企業內部資源,再來制定、整合減碳和其他ESG策略,進而導入適合企業各階段的發展方針,越能在成本提高的壓力下,找到創新轉型的商機。」

覺心營執行長張葦君認為企業應盡早進行ESG布局

ESG不只是口號,而是會持續進行數個世代的現在進行式。企業除了尋求專業顧問陪跑建立制度,也必須同步在內部培植相關人才。張葦君建議,「ESG面向非常廣,例如碳排需要橫跨財務、製程和環安衛等部門;公司內部一定要有高階主管進入ESG專案,才能真正做到跨部門協調、啟動計畫。也可以搭配產學合作,及早開始培養瞭解企業文化和需求、同時兼顧即戰力的ESG人才。」

主動出擊 從ESG角度來重新定義市場

循環經濟裡的「產品即服務 Product as a Service(PaaS)」行之有年,因應現今ESG浪潮,也讓許多企業積極延伸出更多應用。例如照明品牌飛利浦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簽訂15年的燈具和照明設備租約,即是現今企業以ESG角度重新切入市場的新型態商業模式。

從使用者端出發,來重新思考商品的可能性,是循環經濟的重點思維。過往企業單純賣斷產品的模式已不敷現今需求,買使用權和服務的方式,不但能長期享有服務,也避免貨品庫存堆積。雙方都能從更積極和永續的商業模式裡各取所需,帶來雙贏局面。

另外,導入具有創新性的產品設計也是個好方法。以照明技術為例,從販賣燈具進階到提供更適合使用者身心需求的照明規劃,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多次參與並獲得國際設計大獎如德國iF、美國IDEA和台灣金點設計獎肯定的雷耀企業,更以設計思維深入設想光對人的影響。林原表示,「人因節律照明以人的需求出發,像是統合色溫、照射角度背景光與各種照明因素的搭配,可利用優質照明來減緩如讓人感到低落的黃昏效應與其他生理不適感。」

雷耀總經理林原展示最新產品「柔氛光織帶」

新型態的照明思維,不但照物,更要思考到「照人」,再結合智能照明,甚至可多節能高達70%以上。不但掌握了E和S間的最佳平衡,企業也能以同樣思維,透過主動提出新型態的產品、製程和服務,掌握住產業新風貌和ESG先機。

台灣中小企業的生產和設計能力在國際市場已有一席之地,但是否做好重新定義市場的準備?

面臨全球ESG浪潮,如何透過盤點自身資源來提出整合性的規劃,主動幫自身企業爭取時間和資源來調整結構,站穩ESG先機,甚至導引客戶的發展方向,將是中小企業現階段最重要的經營課題,張葦君帶領國際商會 ESG 策略聯盟團隊,從綠電、節能到國際認證、國際市場拓銷,協助企業將ESG永續發展的努力化為營運成長動能,在疫後全球經濟挑戰下,破浪前行。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