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更換零件數是燃油車2倍!為什麼電動車維修這麼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更換零件數是燃油車2倍!為什麼電動車維修這麼貴?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更換零件數是燃油車2倍!為什麼電動車維修這麼貴?

更換零件數是燃油車2倍!為什麼電動車維修這麼貴?
開電動車可以省錢?這句話可能只對了一半。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王貞懿 編譯
商周頭條 2023/12/04
摘要
  1. 數據顯示,電動車的平均碰撞維修成本,約是修理所有汽車平均成本的1.5倍。
  2. 根據保險比較網站Insurify資料,電動車駕駛平均每月支付的保險費,約是燃油車車主的1.43倍。
  3. 不過,任何的新技術,當它的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特斯拉的維修成本,過去10年已減少一半。

對許多選購電動車的車主來說,比起環境有善、加速時間短,電動車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省錢」。因為電費比油資便宜,也不必定期換機油——不過,這只適用在一切順利的理想情況下。

只要一不小心,情況就可能翻轉。《華爾街日報》指出,電動車車主發現他們的新車有個令人驚訝的缺點——就是一旦發生意外碰撞,維修成本恐怕相當高昂。

根據汽車保險處理公司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統計,在發生碰撞意外後,修理電動車的平均成本為6,587美元,遠高過整體車輛修繕的平均成本4,215美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與大家對電動車的印象有所衝突。

依據非營利性消費者組織《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調查,由於電動汽車不需要做定期的維護,在維護車輛上能省下大把鈔票,約僅有開燃油車駕駛的一半。

但很少有人提過,在碰撞後,若想替你的電動車換上新的車門、保險桿,你必須付出更多。

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報告指出,維修電動車所需要更換的零件數量是燃油車的2倍。因為,許多電動車使用焊接或螺絲方式固定,這讓修車廠無法嘗試修復,只能整組換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電動車更有可能被裝上各種感測器、攝像頭與其他電子設備,這些電子裝置的成本從數百美元到數千美元不等,連感測器的重新校準,也所費不貲。

在新墨西哥州經營碰撞維修服務生意的貝納維德斯(Scott Benavidez)告訴《華爾街日報》,電動車的鋰電池需要特殊的儲存與修復環境,因為有起火風險,這些預防措施都會增加維修的時間與成本。

同時,電動車通常會使用傳統鋼材以外,更特別的材料,因此需要添購特別的工具與儲藏空間,店家往往會收取更高的服務費。此外,這也意味著能修電動車的業者數量並不多,等待是必須的。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資料顯示,電動車的平均維修時間約是57天,比燃油車多出了整整12天。

租賃汽車公司赫茲全球控股公司(Hertz Global)擁有一個主要由特斯拉組成的大型車隊,該公司指出,其第3季度獲利承壓的原因之一,就是維修電動車的成本過高。

而這也反映在保險費用上,保險比較網站Insurify數據表明,電動車駕駛平均每月支付357美元的保險費(約合新台幣1.12萬元),而燃油車駕駛則為248美元(約合新台幣7,780元)。

但是,《InsideEVs》認為維修成本高昂,不代表電動車就不具優勢。

對廣大的電動車車主來說,一個好消息是,汽車製造商對未來的電動車維修體驗改善深具信心。

如福特汽車就表示,隨著技術人員培訓與電動車零件的普及,電動車的維修成本將下降,因為對任何新技術來說,當它的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客戶等待的時間也就越短。

特斯拉擁有自己的碰撞維修中心,以及其他搭配的民營修車網絡,前特斯拉員工沃克(Xander Walker)說,在過去十年裡,隨著特斯拉的車主與維修量能的增加,特斯拉的維修成本已減少了一半。

各家汽車製造商相信,電動車維修的成本、時間,終有一日會降到和燃油車一樣,只是還得再等等。但對想考慮改開電動車的駕駛來說,或許得先回憶一下,自己最近五年的行車紀錄才好。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InsideEVsWIRED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電動車維修 電動車 電動車零件 電動車保養 特斯拉 電動車事故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