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醫療險「黑名單」銀髮族,該怎麼保?

1.對65歲以上高齡族的健康來說,2個最大風險就是疾病和突發意外。理論上,選擇醫療險和意外險可轉嫁風險,但醫療險往往不是拒保,就是保費太高。
2.意外險保費便宜,不會隨年齡影響保費,多具高槓桿倍數,對高齡族是效益很高的險種。在做保險規劃時,可注意失能保障、住院醫療保障、續保條件3大重點。
3.理財顧問建議,高齡族可規劃每年約1萬元保費的保險,包含壽險主約,附約選意外失能、住院日額、實支實付、骨折醫療險等險種。
到了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20%,正式成為超高齡化社會。對65歲以上高齡族的健康來說,2個最大風險就是疾病和突發意外。理論上,選擇醫療險和意外險可轉嫁這2大風險,因此是高齡族規畫保險時的重點。
但從需求頻率來看,醫療險費用比較高,變成「想要的不太能買,或看到報價就買不下去」。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常務監事、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李安昇說,因為以國內高齡族逾8成有三高等慢性病問題,同時又是罹患癌症的高危險群,想投保醫療險,往往不是遭到拒保,就是保費會大幅拉高,而使高齡族群怯步。
至於意外險,雖然需同時符合「外來、非疾病、突發」的事故才理賠,但老人家有可能因交通、家務、行動、運動發生意外,導致受傷的機率也不小,而且醫治、復原費時較長。
意外險的保費便宜,不會隨著年齡而影響保費,多具高槓桿倍數,對高齡族是效益很高的險種。因此,李安昇與睿客風險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賴彥成都建議,高齡族應將意外險列為規畫首選。
產險公司的意外險也有多重保障
意外險分為保障面向大多包含身故、失能、住院、骨折、實支實付等,而產險公司所推出的意外險,除涵蓋上述保障外,還多了大眾運輸工具、燒燙傷、醫療輔具等,高齡者可視自己實際狀況與所擔憂的風險,挑選合適項目承保。在做保險規畫時,專家建議,可特別注意以下3大重點:
1.失能保障
高齡者因身體老化,更容易因遭逢意外導致失能。因此意外險中,對失能規畫尤為重要。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楊馥瑄建議,意外險按照失能等級表定義,除有「給付一次性的失能保險金」外,更包含「每月或每年的失能生活扶助金」。建議至少規劃每月2萬元以上,將可分擔雇用看護壓力及日常開銷。
2.住院醫療保障
老人發生意外導致住院,因復原能力較差,因此,更需重視住院醫療項目。楊馥瑄認為,以平均理賠的自費項目中來看,住院日額3000元至少起跳,較能涵蓋相關的意外住院費用,若還有餘裕,則能作為雇請看護的部分費用。
3.續保條件
賴彥成指出,通常「產險公司」的意外險都屬專案類型。雖然保障項目多,保費又低廉,但專案會有停賣問題,屆時保戶需重選新的險種。若理賠紀錄多,或體況有變化,被拒保機率就很大;至於「壽險公司」的意外險較不會停賣,多半能「自動續保」,對高齡族較具保障。
保費預算如何規劃?
若兼顧上述要點,保費預算範圍為何?楊馥瑄建議,高齡者約年繳1萬元左右,並建議以下險種。
主約:
- 壽險。
附約:
- 意外失能最高150萬元理賠金。
- 住院日額3000元。
- 實支實付3萬元。
- 骨折醫療險最高21萬元。
不過,仍視各保險公司保單內容與被保險人實際狀況而定。
賴彥成補充,壽險公司的意外險皆屬附約,要購買前必須要先買主約,所以整體保費會比產險專案高出許多。而主約繳費年期與投保年齡是合併計算,需視各保險公司,而有不同上限。因此,高齡族群不見得能指定20年期,可能只能買10年~15年期。對於年繳保費會再提升,高齡族若要投保,必須要注意資金分配,避免影響生活現金流。
延伸閱讀
儲蓄險利息被通膨吃光,怒解約改買ETF?長期報酬當然是ETF勝出,但建議要先搞懂本質
養房、養小孩、養自己,有萬一的話房貸誰來還?給三明治爸爸的「千萬保險」建議:每月只要2000多元
*本文轉自「商周財富網」,原文:高齡族用意外險轉嫁風險,年繳1萬元還有失能保障,請看護也不怕!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