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美、日都在半導體「本地製造」⋯別再唱衰他們沒人才,用錢好解決!

1.當一個國家失去了信任感(Credibility),資金和人才外逃是必然的結果。像是香港因政治關係,過去2年的移民潮和人才外流潮,大約有20萬人遷離。
2.另外一個人才移動的理由是戰爭。俄烏戰爭至今,據聯合國說法已有1200萬烏克蘭人離開家園。台灣也因地緣政治危機,近期有資金和人才外流的問題。
3.全球戰略、趨勢觀察家撰寫的書籍《移動力》提到,地理是被創造的,人口將轉移到資源所在的地方,技術也將流向需要他們的人才。
最近有一則相當引人注目的新聞,中國鄭州爆發新冠疫情,政府採取封城行動,引起當地最大雇主富士康員工集體脫逃,深怕一被封就是好幾個月,像先前上海一樣。
這個消息之所以重大,是因為富士康是蘋果最大代工廠,而鄭州是富士康生產大本營。富士康為了留住員工,避免影響iPhone生產出貨,祭出各式津貼、提高薪資。
資金、人才外流
現在全世界天災人禍太多,人群經常大量在不同的城市間移動。中國叫「逃離」為「潤」,從英文「Run」翻譯過來。
最近看到一則笑話,中國每年有「胡潤」富豪排行榜,但這2年上榜的富豪紛紛出事,如阿里馬雲、騰訊馬化騰。「胡潤」英文聽起來像「Who run」,有人說一旦登上胡潤富豪排行榜,就可能會變成習近平下個修理的對象,因此代表「誰又要跑路」。
香港人才近年大量流失,過去2年出現的移民潮和人才外流潮,大約有20萬人遷離香港。其中許多是菁英人士,包括本地及外籍在香港工作的人才。有些轉到英國、加拿大,還有一部分人移民至澳洲、台灣、新加坡工作。
然而英國是近期歐洲資金外流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脫歐後英國經濟一蹶不振,特拉斯(Liz Truss)上台後,更把英國推向三流國家深淵。當一個國家失去了信任感(Credibility),資金和人才外逃是必然的結果。
戰爭致人才遷移
另外一個人才移動的理由是戰爭。俄烏戰爭至今,據聯合國說法,已有1200萬烏克蘭人離開家園,成為繼敘利亞戰爭後另一人間慘劇。
最近新的趨勢是台灣資金和人才外流,商周上周做了一個專題,關於台灣到海外置產買身份。主要原因是擔心戰爭的地緣政治風險,人們做「B計劃」買保險,如果有生存危機,才有地方逃離。
台灣人未來移動可能的目標除了東南亞之外,另外可能是美國。12月台積電美國新廠移機典禮,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將帶領客戶、供應商等人赴美,美國總統拜登也會親自蒞臨。未來隨著台積電半導體聚落在美國逐漸成形,應會有不少台灣人前往美國工作。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做了一個決定,計畫將中國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200名工程師派到美國去。原因在於,特斯拉位於加州的工廠,效率遠不及中國。上海廠已有100萬輛電動車的年產能,而加州廠至今年產能只有60萬輛,所以馬斯克想向中國取經。中國造就了特斯拉,最大的工廠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也在那,但現在馬斯克想做的事情,也許是把「中國製造」變成「美國製造」。
類似的狀況,我認為將來可能會發生在台灣身上。現在台積電工程師年薪約10萬美元,很多業者稱讚CP值高,又便宜又好。假如美國把薪水提高3倍到30萬美元,我相信一定可以吸引不少台灣工程師前往,因為2地薪資落差實在太大。
人口終究會轉移到資源所在
上週看了一本書《移動力》(Move),作者是著名的全球戰略、趨勢觀察家科納(Parag Khanna)。書中提到,地理是被創造的,人口將轉移到資源所在的地方,技術也將流向需要他們的人才,建立更安全的棲息地與頻繁的連結。
在過去30年,台灣已建立全球不能取代的科技和半導體生態系。但問題是,在地緣政治現實下,台灣並不安全。美國便利用此機會,打造新的人才聚落,透過一連串政策,爭取盟國加入。
有人說,美國製造不可能成功,因為美國沒有人才,而台灣有CP值最高的人才。但他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人才可以用錢買,馬斯克做到了、拜登正在做,萬一將來兩岸發生戰爭,美國政府更會全力拉攏台灣菁英。
我們應該了解,在未來世界裡,人才、資金是互相流動的。台灣不能埋頭當一頭不會動的大象,否則終究難逃被肢解的命運!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