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星巴克中國2025年前,每9小時展一間店!回鍋CEO救得了中國市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星巴克中國2025年前,每9小時展一間店!回鍋CEO救得了中國市場?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星巴克中國2025年前,每9小時展一間店!回鍋CEO救得了中國市場?

星巴克中國2025年前,每9小時展一間店!回鍋CEO救得了中國市場?
為了重振業績,星巴克中國的對策是「加速」:加快門市擴張,計劃至2025年新開3000家門市,覆蓋中國300個城市。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劉星志撰文、趙晉杰編輯
獨立觀點 2022/10/17
摘要

1.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將重回星巴克中國CEO的崗位,2011~2021年,王靜瑛帶領中國成為星巴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門市數從400家擴張到5200家。

2.星巴克中國的2025年戰略願景:未來3年內,以平均每9小時開一家新門市的速度、增開3000家門市,實現淨收入翻倍、營業利潤成長4倍的目標。

3.財報數據顯示,今年星巴克中國第三季營收5.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40%,中國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44%。

舒茲(Howard Schultz)對星巴克的調整還在持續。

10月11日,星巴克中國對外宣布,公司當前中國區董事長王靜瑛(Belinda Wong)將重新擔任星巴克中國CEO,此時距離她卸任該職位僅僅過去1年。而現任的星巴克中國CEO蔡德粦將開啟為期1年的咖啡假期。

「咖啡假期」是星巴克中國的員工福利之一,在星巴克工作滿10年的員工均可申請。一旦獲批,員工可享受長達1年的無薪假期,期間保留社會保障和其他福利,且假期結束後可以回到原崗位或其他同級崗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王靜瑛卸任星巴克中國CEO的1年裡,受疫情、輿論危機以及競爭對手等因素影響,2022年第三季(4月4日到7月4日),星巴克中國營收5.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

為了重振中國市場業務,在上述人事任免前1個月,9月14日,星巴克在其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發布了2025年中國戰略願景:計劃在未來3年內,以平均每9小時開一家新門市的速度,在中國增開3000家門市,同時新增3.5萬員工,並計劃實現淨收入翻倍、營業利潤為當前4倍的成長目標。

王靜瑛曾是星巴克中國上一波大規模擴張的領導者。2011~2021年,在王靜瑛帶領下,中國成為星巴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門市數從400家擴張到5200家。而這或許也是舒茲選擇由王靜瑛擔綱新一輪激進擴張計劃的具體執行人之原因。

王靜瑛的回歸,只是舒茲對星巴克人事調整的一部分。今年4月,第二次復出救場的星巴克創始人兼臨時CEO舒茲上任後,不僅多次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而且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遴選新一任星巴克CE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9月份,星巴克宣布了新任CEO,英國家庭用品巨頭利潔時(Reckit Benckiser)CEO納拉辛漢(Laxman Narashimhan)將成為星巴克的新帥,舒茲則將繼續擔任星巴克的董事會成員,並長期擔任納拉辛漢的顧問。

星巴克接下來的表現,就要看舒茲挑選的2大CEO的能力了。

星巴克中國營收暴跌,前CEO回鍋救火

2021年8月26日,星巴克發布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原星巴克中國董事長、CEO王靜瑛於10月1日卸任CEO一職,並繼續擔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蔡德粦升任星巴克全球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CEO,劉文娟升任星巴克中國高級副總裁及COO(首席運營官)。

該項人事任免發布當天,王靜瑛發布了一封題為《一路同行 未來可期》的員工內部信。信中她回顧自身參與的星巴克中國的10年:門市從400家擴張到5200多家,入駐全中國兩百多個城市。

高速增長以外,王靜瑛掌舵的星巴克穩坐中國咖啡市場龍頭。因此在信中,王靜瑛認為,過去10年只是一個開頭,人事調整後的星巴克中國可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卸任CEO後,王靜瑛從執行層面抽身,關注公司長期佈局,比如星巴克中國Siren Ventures創投基金,該基金是2020年星巴克與紅杉中國的合作項目,旨在挖掘食品零售行業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是推動星巴克在亞洲增長與數位化創新的重要部分。

然而1年之後,星巴克中國「驅趕在其門市附近吃飯的民警」、「網友在產品中喝出異物」、「因銷售超過保存期限的食品被罰」等負面消息頻傳,加上疫情影響,星巴克中國業績大幅下滑,表現不及北美市場。

根據第三季財報,星巴克營收8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淨利潤9.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9%。其中,星巴克全球同店銷售額增長了3%。從集團層面上看,雖然盈利能力下降,但營收、同店銷售額依舊保持成長,這與中國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中國第三季營收5.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40%,受到客流量下降43%和平均客單價下降1%的影響,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44%。

在此之前,王靜瑛領導下的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市場,增長通常高於北美的成熟市場。2000年1月加入星巴克後,王靜瑛一直在亞太區任職,曾任星巴克香港總經理、星巴克亞太區市場行銷總監和星巴克新加坡董事總經理。

2011年,王靜瑛加入星巴克中國擔任總裁,2016年升任首席執行官,2019年又兼任新設立的董事長一職。

此外,王靜瑛上任CEO後,還帶領星巴克中國實現了線上業務的突破,在數位化業務推出3年之後,線上業務就已為星巴克中國貢獻了1/3的營收。

舒茲多次重申:中國業務最終將比美國更大

星巴克面臨的困境不止中國市場營收暴跌。疫情爆發的2020年,星巴克營收和利潤不及2018年,隨後的2021年也沒有太大起色。去年12月,星巴克在紐約州布法羅的員工投票決定成立工會,這是星巴克成立以來的首個工會。

2022年前3個月,星巴克股價持續下跌超過2成。股價下跌、業績疲軟,加上工會和中國市場輿論等負面問題,時任星巴克CEO約翰遜(Kevin Johnson)對種種問題的處理乏善可陳,這才有了舒茲的再度出山。

舒茲回歸後,多次重申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他的願景中,中國市場的增長是重要一環。即使面臨種種不利,舒茲依舊對中國市場的增長保持樂觀。

今年5月的業績會上,舒茲說:「毫無疑問,我們對中國(業務增長)的渴望從未如此強烈,我仍然堅信,星巴克中國業務最終將比美國業務更大。」

在為中國市場排兵布陣,解決當下和短期的規劃問題以外,舒茲也將目光投向更遠處。今年9月,舒茲為星巴克物色了新CEO——英國家庭用品巨頭利潔時CEO納拉辛漢,而自己將永久退休。

舒茲上次退休是2018年,彼時他為星巴克物色的掌舵人是約翰遜。約翰遜曾在微軟工作,技術背景是他的優勢,舒茲相信約翰遜將帶領星巴克完成數位化轉型。

2018年是星巴克的盛世:這一年星巴克年收入高達247億美元,利潤超過45億美元,在1年之中,星巴克全球門市數增長7%。外部壓力也有所緩減,最大競爭對手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被星巴克的「戰略同盟」雀巢收購。

這一切讓舒茲放鬆了警惕,2018年6月,舒茲甚至放棄了董事會職位,當起了甩手掌櫃。

當危機再次來臨時,重掌權柄的舒茲吸取了教訓。公開資料顯示,舒茲將在納拉辛漢上任後擔任其顧問,且會繼續留在公司董事會。

當下,面臨通脹、疫情和勞工問題的星巴克,也需要舒茲數次穿越危機的經驗,而新CEO的表現也有待觀察。「顯然,新任CEO需要理解、把握、確信我們可以玩轉多個『劇場』的事實。」舒茲表示。

疫情封控、競爭對手夾殺,星巴克陷入困境

面臨挑戰的不只是納拉辛漢,重回星巴克中國CEO崗位的王靜瑛,其接手的星巴克,正在迎來中國咖啡市場更為激烈的競爭局面。

5月的業績會上,管理層就對第三季的悲觀預期鋪陳。舒茲坦言,中國的情況「讓我們幾乎無法預測這一市場下半年的表現」。王靜瑛則透露,考慮到疫情影響,預計中國市場第三季業績將受到更大影響。

因此舒茲表示,鑒於中國市場持續存在的高度不確定性、全球通貨膨脹加劇、該公司重大投資計劃,星巴克決定暫時撤回2022年剩餘2個季度的業績指引。

但這些外部不確定性以外,星巴克中國還在切實感受著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Manner Coffee、Tims咖啡、三頓半咖啡(SATURNBIRD COFFEE)、永璞咖啡等競爭對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各個渠道蠶食星巴克中國的市場。

投資圈甚至傳出「只要Manner開在星巴克一旁,星巴克銷售就會降3成」的說法。Tims中國則在9月底於加拿大上市,成為「中國咖啡第二股」。走出財務造假危機的瑞幸,更是將門市數擴張到超過7000家,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咖啡市場店鋪規模第一。

為了重振業績,星巴克中國的對策是「加速」:一方面加快門市擴張,計劃至2025年,以平均每9小時開出一家新門市的速度,新開3000家門市,覆蓋中國300個城市;另一方面,增強線上營收規模,加速數位化轉型,計劃至2025年,「專星送」業務營業額翻倍,電商渠道的咖啡周邊和禮品銷售將維持30%的復合年均成長率,這也呼應了舒茲提出的打造「數位第三空間」的目標規劃。

同時,星巴克還在嘗試拉近與潛在客群的服務距離,計劃至2025年,目前的2500個覆蓋辦公大樓、酒店等場所的「星巴克咖啡服務」點位將翻倍至5000個,星巴克即飲咖啡將進入55萬個超商及便利商店,以便更快觸及目標客群。

作為新一輪擴張計劃的執行人,重回CEO崗位的王靜瑛能否讓星巴克中國走出困境?接下來幾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將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本文獲「盒飯財經」(ID:daxiongfan)授權轉載,原文:老領導能救星巴克中國嗎?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CEO 星巴克 舒茲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