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純網銀來了,沒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你敢用嗎?看懂LINE跟中華電信瞄準的背後商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純網銀來了,沒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你敢用嗎?看懂LINE跟中華電信瞄準的背後商機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純網銀來了,沒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你敢用嗎?看懂LINE跟中華電信瞄準的背後商機

純網銀來了,沒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你敢用嗎?看懂LINE跟中華電信瞄準的背後商機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寫點科普Lynn

隨著金管會的執照核發完成,三家純網路銀行即將上路,未來開戶、辦信用卡及借貸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但問題來了,沒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你敢用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答案很可能是「不會」。

沒有實體銀行很不方便,許多人在缺乏行員的協助下,存款、提款以及匯款都會成為一大問題,表面看起來能夠節省成本的網路,反倒會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學習門檻,那為什麼這三家公司還願意投入數百億的資金到這個市場?純網銀看起來就是個很燒錢的項目而已。

另一方面,金融產業多年來一直強調台灣有「Over-banking」的問題,台灣僅有2,300萬人口,卻有37家國內的商業銀行品牌,總實體分行數量達3,397家,平均6,770人便擁有一家銀行服務,如果計入外商銀行、農漁合作社以及郵局儲匯處,那麼金融機構家數會增加到5,857家,平均服務人口數降低到3,927人,這個比例說明台灣境內的銀行家數過多、競爭激烈,彼此間已經不再有明顯的差異化,那為何還要再引進純網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純網銀看到不同的機會,因為他們服務的目標客群與傳統銀行完全不同,或者說現有銀行的高價值客戶根本不會去使用純網銀,他們屬於年紀較長、已經累積了不少資產的客群,除了網路技能成為高門檻之外,他們仍偏好實體銀行帶來的便利服務與熟悉的金融安全感,自然不會是純網銀瞄準的客戶。

金融邊緣族群:學生、社會新鮮人以及新興網路自媒體職業

因應國際趨勢,近來防洗錢法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加上台灣的存款餘額過多,許多銀行已經不接受開戶,特別是學生與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就職的公司屬於沒有提供薪轉戶的中小企業,或是從事自媒體產業,例如直播主或是YouTuber等等的職業,而銀行通常不允許這類型的族群開戶,因為衍生的行政與法律成本遠大於收取存款的效益,例如容易被詐騙集團以高報酬騙取人頭戶利用、或是被有心人士利用進行非法活動。

除此之外,這群人也缺乏信用紀錄與穩定收入的證明,比較難申請到銀行的信用貸款與信用卡,只能停留在使用單純的郵局儲蓄服務,算是這個社會的「金融邊緣族群」,或是被稱為「金融小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幾乎都是年輕人,屬於原生的網路世代,習慣使用網路處理日常生活、樂於學習新的技能,還會因為優惠而轉去學習使用新的服務。純網路銀行仰賴使用者自發性學習,需要學習如何操作網路銀行,執行開戶、匯款、申辦貸款以及信用卡的步驟,這對大眾使用者來說還是相對不友善。純網銀一開始鎖定的客戶就是年輕世代,只有他們能接受純網銀的服務模式。

但這群人真的沒有市場嗎?他們或許才是最熱衷於消費的族群,面臨動輒數千萬的高房價問題,學生跟社會新鮮人初期收入都不高,得不吃不喝十幾年才買得起房子,以現有的薪水更付不起每個月的房貸,根本難以儲蓄,不如用來提高生活品質,所以這個族群的實際消費能力並不低,只是大多數人沒有信用卡或是傾向現金購物,才難以被信用卡中心納入統計。

如果觀察網路上的P2P(Peer-to-Peer)借貸平台,台灣目前約有10家專營P2P借貸的平台,提供給難以獲得銀行借款的金融邊緣族群,或是提供比銀行更低利率的借款(仍然為年化利率10%以上的高利貸款),其中全部屬於消費性金融平台,意思是民眾借錢目的大多是「支應消費」,單筆金額在3,000元至50萬不等,借款時間也很短,多半在數個月而已,但截至目前為止,核貸金額已經達到數億新臺幣的規模,證明台灣確實存在這一塊利基市場。

無實體銀行是優勢也是劣勢

純網路銀行一切服務都透過網路完成,可以節省掉實體銀行的店租、ATM 、行員、水電費、維護費之類的成本,進而提供更優惠的存款及貸款利率,根據金管會網路銀行可行性報告,美國Wingspanbank.com的三個月存款利率平均高出傳統銀行1% ,加劇金融業界的競爭。

雖然有著成本優勢,但純網路銀行的門檻對於中老年族群並不友善,除了要重新學習網路操作之外,還沒有行員在旁協助,許多客戶到實體銀行仍需要行員協助申辦業務,偏偏這群客戶又是現在含金量最高的族群,他們有足夠的資產購買理財產品與保險,不介意數個百分比的利率優惠,「安全感」才是他們的價值來源,因此財富管理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營收來源,但純網銀卻吃不到這一塊高價值客戶的市場。

除此之外,由於沒有實體銀行,純網路銀行必須投資大量的金錢在行銷費用上,讓使用者認識並進一步熟悉品牌,但相較於傳統銀行,純網路銀行由於缺乏實體接觸,客戶的信任感還是難以強化,不容易讓彼此產生差異化,客戶一定會跟著優惠跑,哪一家給的利率最好就選擇那一家,最後三家純網銀落入價格惡性競爭,反而不利於產業發展。

「資訊安全」也會是純網路銀行的經營風險,因為所有業務都仰賴網路完成,如果被外部駭客侵入偷取資料,或是伺服器停機,都會造成純網路銀行龐大的損失,包含服務暫停的損失、勒索金額或是顧客隱私外洩的問題。以目前的情況而言,如果與經驗成熟的科技業者合作,通常都能妥善處理資安上的技術問題。

然而企業內部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對於新起步的企業而言,內部管理權限是很重要的議題,如果設計不良,有可能被低階員工竊取機密、不小心被外部的駭客釣魚信盜取帳號,更糟的是內部被滲透,導致全銀行的電腦都感染病毒—— 不只是技術上的資訊安全,內部流程控制也非常重要,這是純網路銀行營運上不可避免的風險。

使用者體驗是差異化關鍵

三家純網銀並不是白手起家要和傳統銀行競爭,原有的事業體已經累積了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將來銀行背後的中華電信有數百萬的電信用戶、LINE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台灣每個人必用的通訊軟體,樂天集團也有數十萬的信用卡用戶,未來不只是單純經營金融事業,而是結合自家的生態系,整合電信、購物與社群軟體,把原本的使用者基數都轉化至生態系當中。

舉例來說,將來銀行結合金融支付與電信,在實體電信門市推廣信用卡,搭配一系列的購機優惠,把開戶、申辦電信租約或是信用卡、繳款以及購買智慧型手機等等的功能整合成一站式的使用者體驗,還能推薦消費者開戶兼綁約,利用既有的優勢快速增加使用者數量。

LINE商銀則會運用原本的通訊軟體,把商業銀行服務整合到LINE PAY ,打造更完整的通訊生態,使用LINE不只是傳訊息、視訊通話,未來也能線上開戶並申辦信用卡,並且透過LINE的IP品牌合作,更進一步把使用者綁定在LINE生態系當中。

作為唯一有金融經驗的純網銀業者,樂天商銀預計延伸既有的信用卡優勢,以日本旅遊與電商為主打,拓展旗下更多的業務種類,舉例來說,不只是支付,便捷的小額信貸也將成為獲利主力,即使年利率高達5%至15%,因為還款期間通常只有數個月,實際的利息費用並不高,對於存款不多但消費需求大的客群來說,仍有相當的吸引力── 純網銀未來一定會侵占原本的P2P借貸市場。

從定義上來看,純網銀是不具有實體門市的銀行,但實體產品卻可能成為致勝的關鍵:高質感的「實體信用卡」會成為純網銀綁定忠實客戶的關鍵工具,還能改善缺乏客戶信任的問題,因此如何設計出高質感、好看、具有財富認同的實體信用卡將成為純網銀的決勝點,舉例來說,蘋果推出的Apple Card信用卡也是純網銀範例的一種、英國純網銀業者MONZO也打算推出實體金屬信用卡,他們的作用都是加強客戶對純網銀品牌的認同度。

「大學校園」將成為關鍵戰場

這次入選的三家純網銀業者均有一定規模的使用者數量,他們初期的首要目標,一定是把原有的使用者族群轉換到純網銀業務中,但恐怕會因為剛剛提到的限制,能實際轉化的客戶可能只有年輕世代,過程不會如想像中順利。

當原有使用者的轉化告一段落後,純網銀如果要開拓市場,推動「校園大使」絕對是最佳策略。從國外經驗觀察,大多數的網路公司在推行新服務的時候都是從校園開始,因為學生沒有傳統銀行的束縛,也願意嘗試新的科技服務,很可能成為新產品第一批使用者。

Spotify、APPLE、GOOGLE、Netflix等網路公司都針對學生推行優惠,目的就是要培養第一批使用者,等待他們出社會後便有穩定收入,還能為轉變成企業的忠誠客戶,作為主力的營收貢獻,這也是科技公司常用的策略,看似價值很低的學生反而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客群。

純網銀也能採用同樣的模式,從校園開始,逐漸培養大學生對於純網路銀行的熟悉度,例如在各大校園安插校園大使,推廣純網銀的服務,慢慢培養第一批學生族群使用者,過了幾年,學生會畢業成為上班族,他們仍會習慣使用純網銀服務,再過一段時間也會有財力購買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攻入傳統銀行的業務範圍。

純網路銀行是一場長期戰,業者必須從利基逐步擴大到主流市場,從底層逐步培養整個純網銀生態系。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洪婉恬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純網銀 LINE 中華電信 金管會
Lynn寫點科普,觀點筆記
Lynn寫點科普,觀點筆記
寫點科普Lynn
展開箭頭

我是 Lynn,經營個人部落格【寫點科普,請給指教】針對各產業現況進行科普的寫作計畫, 期望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瞭解各產業領域的運行規則,以培養思考與觀察力的敏銳。

臉書粉絲專頁: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