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以來,原油價格的暴跌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也產生了許多互相矛盾的解釋。有些人把下跌原因主要歸於全球增長預期的下降。也有人關注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擴張。還有人懷疑是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心照不宣地合作,目標在於(包括但不限於)削弱俄羅斯和伊朗等政治對手。
不論價格下跌原因為何,結果是相同的。儘管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所指出的,較低的油價可能提振全球總增長,其中發達經濟體獲益最多,但對氣候變化戰役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
事實上,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不但讓可再生能源資源競爭力下降;還阻撓了研究和投資,使它們的未來競爭力進一步削弱。更一般地,這抑制了消費者、公司和政府追求能源節約型行為的激勵。
即使保持現有趨勢,將氣溫限制在前工業化水準以上2℃之內,超過這一關鍵值,就有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最近的報告所強調的,我們絕不能在這方面減慢速度。
理論上說,世界領導人日益認識到了這一點,剛剛結束的秘魯利馬氣候變化會議,就是明證。但它們繼續依賴不具約束力的承諾。,放任世界繼續走在危險的軌跡上。
如今,油價下跌正在給石油替代品造成不利影響,碳稅可以再不會抬高消費者能源價格的情況下實施。決策者完全應該願意放棄一些來自廉價能源的短期刺激效應。事實上,如果價格足夠低,消費者仍能從能源成本下降中獲益——只是好處沒有像現在那麼大罷了。
碳定價機制的結構仍有待討論。一個選擇時引入彈性定價,與石油價格綁定。比如,石油價格每下跌5美元/桶,碳稅就提高一個特定數額;每上漲5美元,碳稅就下調(比如)這一特定數額的三分之二。
因此,碳價將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根據考慮氣候約束的增長模型,這是最優結果。與此同時,這也能保護消費者面臨油價波動,從而穩定能源支出。最後也許也是最重要的是,這一方針比固定碳稅更具政治吸引力,特別是在油價暴跌時採用的話。
簡言之,世界領導人必須利用油價下跌之際,突破碳定價的間接現狀,有助世界真正開始課徵直接碳稅,通過碳排物質的價格實現。當然,不同國家現有能源生產稅收、費用和補貼都不同,稅率到底要課多少?可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實現。
今天的油價下跌環境讓世界能夠採取這一步驟。這一步應該是溫和的,以使其具有政治可行性;它也應該是靈活的,從而有助於穩定用戶價格;它還應該隨時間而增加,從而讓全球經濟走上更加可持續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它應該馬上實施。畢竟,這一機會不會打開很久。
克瑪律·德爾維什是前土耳其經濟部長、前聯合國發展計畫署主任,現為布魯金斯研究所副主席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