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焦點人物
率700員工晨練、唯一用「劍道」治軍的台商!昔日高職師翻身年收32億中國果汁王傳奇

一位台灣的劍道高手,如何用劍道精神成為全中國最大的果汁製造商?這是一個年輕人棄教從商,成為「中國果汁大王」的故事。
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吸引許多台商西進,一名來自嘉義的29歲高職老師看見13億人口商機,也跟著辭去教職,成為西進洪流的一份子,想搶攻中國的飲料市場。
他的第一站來到武漢,當時交通不發達,公車班次無法應付龐大人流,幾乎每台都被擠爆,前面的上去,後面的人還會扯後腿把人拉下來,要擠上去都十分困難。看到這驚人畫面,揹著行李一人闖蕩中國的他下定決心,如果中國的經濟起飛是一班公車,那他絕對是把別人擠下座位,順利搭上這台經濟班車的台灣人,「而且我也一定是最後倒下的那個人!」他回憶當年的信念。
這個人是黃國晃,他成功搭上這班車,成立的「鮮活果汁」30年後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搖飲果汁供應商,年營收新台幣32億元,已連續兩年賺超過一個股本,更是台灣食品股王。
「練劍的苦都撐過來了,創業算什麼」
180公分的他說起話來透著斯文氣息,但他其實是台灣少有的劍道六段高手,創業第一天,就帶員工跟著練劍,讓鮮活成為台商圈唯一透過「劍道」管理的企業。
他13歲那年開始練劍,初期十分枯燥,一個揮劍動作、下盤穩固的姿勢,都必須重複成千上萬次,一名新手甚至要苦練至少一年半載,才有穿護具的資格。
但他忍住了,即使握劍的雙手破皮流血仍每日苦練,兩年內,奪下全國劍道比賽第4名。他永遠都忘不了練劍的痛苦,夏天穿著護具悶熱難耐,冬天穿護具又顯得單薄,低溫練劍,更考驗一個人意志力。
練劍讓他體魄強健、建立自信,也成為支撐他在異地打拚的力量,「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回想,過去練劍的日子那麼苦,我都撐過來了,那麼創業的苦,又算的了什麼?」

他口中所說的苦,在於創業初期他堅持販售果汁濃縮汁,相較中國眾多同業的香精果汁,成本貴上數倍。當同業削價競爭,他堅持要投資研發,替各地餐廳與手搖飲料店研發獨門口味的果汁。他認為,若能為不同客戶量身訂作,就不用陷入同業的降價泥沼。
在研發上下基本功,2009年,鮮活成為全中國第一間能標準化餐飲果汁的廠商,「每條產線都要投資人民幣100萬元,那時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天大地大的金額,」他說,要做到少量多樣、且自動殺菌無菌充填的技術,至今別的廠商要做到還是有困難度。
「劍道把一個動作重複練到好,與企業管理完全一致」
劍道的精隨不在招式有多少,而在穩住性子。從基本功出發,以靜制動,當對手露出破綻,再給對方關鍵一擊。
他等到這關鍵一擊。2010年,鮮活迎來爆發式成長,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所有餐飲標準均照奧運規格審查,鮮活過去投入標準化產線以及衛生條件通過審核,使得整個場館高達7成的果汁都是由鮮活供應。
自此,中國餐飲品牌紛紛找鮮活客製果汁,使他們連續兩年營收成長都超過30%,大幅甩開過去以低價搶客戶的對手,奠定中國最大果汁供應商的地位,目前在華東地區市占率6成,近年則積極在天津與廣東布局。
他也透過劍道要求員工練好基本功,精實企業管理。每日早上7點,天才剛亮,當很多工廠都還未開門,鮮活果汁昆山廠前已經傳出「呵!呵!呵!」的震天喊聲。鮮活果汁700個員工中,只要是男性,全部都要練習,早晨分做兩班次,輪流練劍。
這些練晨劍的員工,從工廠總經理到倉管、貨運、門衛都得練習。黃國晃認為,劍道把一個動作重複練到最好,與企業管理的概念完全一致,因此,從劍道基礎功延伸,鮮活大至研發人員的味覺測驗、小至司機的載貨路線,都有一套標準化考試。

比如,研發味覺測驗。一款果汁分成5杯,依照酸甜度排排站,研發人員就得分辨果汁酸甜度多寡,而這個差異時常是1%不到。此外,為了加快司機送貨速度,每個月司機得接受路線規畫測驗,要求規畫最短的運送時間,「這些都是基本功,司機對道路熟不熟?況且上海經常塞車,司機要能掌握更快速的路線。」這些測試全都是要考驗員工基本功夠不夠。
事實上從鮮活崑山廠建立的第一天,他就打著練劍道的名義,到上門應徵的員工家中見對方父母,他都說:「你兒子來我這邊練劍,能夠強身!」
「全台唯一員工能打老闆的上市公司,就只有鮮活」
透過操練,除了基本功,更是要教員工劍道精神裡的忠誠與紀律,「我都說,全台唯一員工能夠打老闆,而且是上市公司老闆的就只有鮮活。」創業初期,公司人數不到百人時他都親自教劍,即便目前公司規模擴張至700人,每週仍固定選幾天與員工練劍,為的是打造一支精兵部隊。
2008年中國發生嚴重雪災,全國一夕間災損人民幣1,500億元,鮮活的工廠屋頂被大雪壓垮。眼看工廠被毀,黃國晃心理已經做了最壞打算,可能就得直接收山宣告果汁夢失敗。
可是當第一天雪停,所有昆山工業區仍被白雪冰封呈現死寂時,他的員工竟然一早主動到工廠拿著鏟子要剷雪,「看到這個畫面,我那時就悟到,我一路帶的團隊真的很值得驕傲。」因為員工的紀律,得以讓鮮活災後重生。
近60歲的黃國晃至今每天仍要拿著竹劍揮砍2,500下,即便是出差,如果條件允許他也會帶著竹劍,在旅館裡繼續砍,所以他到旅館的第一件事,是抬頭看天花板夠不夠高,因為深怕打破別人的燈飾;如果不帶竹劍,他也會到飯店的劍身房找個合適的啞鈴做劍,往空中揮砍。
為什麼要持續練劍?鮮活昆山廠頂樓有一個劍道廠,牆上掛著一個扁額,上面寫著「十年磨一劍」。過去鮮活努力了10年,才在上海世博得以亮出利劍,現在他練劍,無非是要在劍道中苦行,替下個10年繼續磨劍。
責任編輯:周盼儀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