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茶葉農藥風暴》會不會太詭異?台灣茶商竟要求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茶葉農藥風暴》會不會太詭異?台灣茶商竟要求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茶葉農藥風暴》會不會太詭異?台灣茶商竟要求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

茶葉農藥風暴》會不會太詭異?台灣茶商竟要求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
來源:A Girl With Tea@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徐嶔煌

連日農藥茶風波,你一定知道台灣的手搖茶、瓶裝茶,多數是使用來自越南的茶葉,你可能也知道越南與中國的茶葉農藥問題嚴重。但你可能不知道,許多從越南、或泰國等地進入的茶葉,是來自中國的茶葉偽裝的,這些原產於中國各地的綠茶原料,經過廣西橫縣一帶的薰花工廠進行再加工作業,就搖身一變成為台灣人所喜愛的茉莉花茶,然後經過三角貿易的巧門,便可以輕鬆規避台灣對於大陸茶葉進口的禁令,成為台灣手搖茶飲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你更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政府對茶葉抽驗率連年只有5%-10%的時候,許多茶進口商根本把被政府抽驗銷毀的貨當作成本看待。最重要的是,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在「茶進口業者」主導下,在今年的會員大會上竟做出要求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的決議!(註1)

這些早年作為推動台灣茶葉外銷的菁英份子,竟然在台灣茶已經全面走向精緻化農產,成為歐美各大茶公司競相追捧的高級茶生產區域的現在,竟然希望能依循過去台灣茶大量便宜產製的老路,要求政府大開方便之門,讓大陸原料能開大門走大路的進到台灣來,實在讓人難以想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看他國現況》
如何知道中國茶農藥殘留問題嚴重?歐盟提高中國茶檢測標準

中國茶葉的農藥問題由來已久。由於中國是歐盟最大的綠茶供應來源,早從2001年開始,銷往歐盟的茶葉都會碰到農藥殘留超標,導致歐盟格外注意中國茶葉的農藥問題。儘管歐洲地區對於茶葉有相當大的需求,然而歐盟各國並不因為商業上的需求,而願意在茶葉產品的安全品質上作出讓步,歐盟對於茶葉所訂定的農藥殘留標準,幾乎已經達到最嚴格,這樣的標準對於不生產茶葉的歐洲而言,並不完全是一種貿易的手段,而是表現出對茶葉品質的高度重視。

在2012年的時候,「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針對北京、成都和海口,隨機購買價格不等共18種茶葉,包含9個品牌,品種涵蓋綠茶、烏龍茶和茉莉花茶等,再送到獨立實驗室驗測殘餘農藥。

結果,當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部18個茶葉樣本都含有至少3種殘餘農藥,有一款鐵觀音還被驗出殘留17種農藥。其中三分之二更含有至少1種禁用農藥,例如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劇毒農藥的「滅多威」。當中12份茶葉樣本檢出「滅多威」、「硫丹」及「氰戊菊酯」等違禁農藥,此外,有14份含有多菌靈和苯菌靈、腈菌唑和氟矽唑等影響生育能力、胎兒發育或可能損害遺傳基因的農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結果震驚中國各界,中國政府也不得不出面滅火,人民日報還報導「中國茶葉是安全的,農藥大多不溶於水」,還跟中國民眾說「農藥殘留不等於農藥超標,大部分符合我國標準和日本標準」。中國官方還想引導成是「歐盟標準跟中國標準打架、歐盟是貿易保護才故意這樣設嚴格標準」。

但進入微博時代的中國網民毫不領情,不但高度關注、且狂批人民日報:

「農藥不溶於水,是不是泡的茶水裡面就沒農藥了?喝了就很安全了? 」

「既然農藥不溶於水,那把農藥倒在水中,專家你敢喝嗎? 」

「寧肯相信世上有鬼!也別相信專家那張破嘴!!」

「這個神奇的國家,任何人間糗事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不說假話立馬會死的……」

「只知道茶葉能排毒,沒想到喝茶已經變成了喝毒。」

而在去年,2014年8月25日起,歐盟又再度提高對中國茶葉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新標準主要涉及4項農藥殘留指標,包括異丙隆等等。歐盟對中國茶葉問題的關注程度,由此可見。中國是世界最大茶葉輸出生產國家,每年的茶葉外銷能為中國帶來豐厚的外匯利潤,而歐洲對於茶葉的需求,無論是在購買的價位或品質都有相當高的要求,也引此歐盟對於進口到境內茶葉,一直有著高度的檢視。

2、看中國作法》
為何難以控管?驗收不科學、檢測方法落後、稽查人力不足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面對這麼多年的農藥殘留問題,中國官方不是沒有規範、沒有禁令,為什麼還是會一直發生農藥超標的狀況呢?

第一,許多茶業企業與茶農是「契約關係」,不是員工的「僱用關係」,很難讓茶企業規格化。因此,為了追求最大利益,忽略對生產源頭的茶農教育和品管,在驗收茶葉時則基本只靠「嚐、聞、查、看」,檢查農藥殘留的狀況,毫不科學,導致種植過程中濫用違禁農藥問題嚴重。

第二,中國茶園分佈面積廣大,幾乎長江以南各省都有茶園的蹤跡,中國茶葉生產體制以「個體茶農」的生產方式為主,因而在農藥合理使用技術的推廣和農藥殘留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難度。茶農對農藥盲目混用、不知道選用農藥是禁藥、或噴藥次數過多等問題,使得部分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偏高。

第三,中國茶葉農殘檢測用的是有機化學方法。在茶葉檢測標準問題上,2013年3月新修訂的國家標準中涉及茶葉農殘的檢測指標有20項,而歐盟標准茶葉檢測指標則有400多項。因此,中國茶葉很容易踩到超標的紅線。農藥檢測方法的落後,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不願意正視這個問題,作為世界茶葉主要輸出國,卻依然使用過時的檢驗標準,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整體產業的安全控管無法提升,如果比照各國鑑驗標準,中國茶葉將面臨無法輸出的窘境。

第四,中國對於農藥產品的規範並不嚴格,農村各地都有便宜的偽禁藥品販售,白牌農藥對中國農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些便宜又有效的農藥,很多可能都還是DDT之類的禁用農藥,然而因為價格便宜且防治病蟲害的效果顯著,在中國農村依然盛行。

第五,稽查人力不足,相關政府機構沒有足夠的人力支應所需要的管制,所依靠的只有企業間的良心,然而中國各地茶市場中所販售的,多是散戶生產的茶葉,這些茶葉完全無法在體制下進行管理與規範。

3、看台灣現況》
中國茶偽裝第三地來台、搭配越南茶 茶葉農藥危機四伏

越南茶葉的農藥管制情況,當然更不比中國嚴謹,容易被驗出農藥超標不令人意外。但為什麼身在台灣的我們,比較常聽到的是越南茶葉被驗出超標、而不是中國茶葉呢?

過去,大家都以為是越南茶葉比較便宜的緣故。但其實是因為,台灣茶飲業常用的綠茶、烏龍茶、紅茶,因為中國茶葉被禁止輸入來台灣,尤其是同文同種的烏龍茶,在政府的政策保護下,怕與台灣本土茶葉削價競爭,所以,在台灣的報關資料上,看不到中國烏龍茶、綠茶、紅茶的進口數據,只有台灣沒有生產的普洱茶被放行。

越南在80年代早期,便已經有相當的紅茶、綠茶產業基礎,加上土地面積遼闊、人力成本便宜,在大陸茶葉恢復出口能量之前,越南便是當時成為亞洲重要的茶葉出口國之一。但越南過去卻因為茶葉品質較粗製的緣故,精細度遠不如台灣,台灣人其實並不會主動購買越南所生產的茶葉。然而在90年代因為泡沫茶飲市場的興起,台灣市場開始尋求大量的低價茶葉,作為罐裝飲料茶或泡沫手搖茶飲的原料之用,因此大量的越南綠茶、烏龍茶、紅茶得以進口到台灣來。

在早年台灣茶農與相關業者並不以為意,因為品質低下的茶葉只是作為飲料市場使用,對於當時逐漸發展高品質本土茶葉,並沒有產生排擠效應,不過在經歷十幾年的發展下,越南茶業獲得更多商業資源挹注,使得越南所生產的茶葉品質也漸漸大幅提升了。

然而相關的安全問題疑慮,卻一直是商業市場不願正式面對與解決的面向,儘管越南茶品質越來越高,但是在安全管控的方面卻不見積極的改善。

除了越南茶葉大舉進軍台灣之外,中國的綠茶、烏龍茶也透過第三地轉運進台灣,成為官方查不到的「非法茶」。去年爆發的「中國茶混充成台茶案」就是最好的證明,高達九家茶行、包含知名的嶢陽茶行,透過貿易商將大陸茶經如新加坡、泰國等第三地轉運來台後,再以10:1的比例混進台灣茶葉銷售牟利。

事實上,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許正清,就曾經在2010年7月的「茶訊」中,寫道:「大陸茶的進口事實上已循普洱茶合法進口的管道,每年大幅增加,今年 1-5 月已有 2,200 噸,實際上普洱茶餅每片 250 公克,如果 1 個月 1 萬斤(4 萬片)已是離譜,其他茶類即為大陸茶非法進口,加上小三通及第三地轉運,大陸茶非法進口數量更是可觀,政府無法控管。」

早在2010年製茶公會的理事長就這麼白紙黑字的寫,檢調卻在去年才查出混充台茶案,可見我們生活中的「茶」暴露在中國茶與越南茶的農藥危機中早已許多年了!

4、看台灣做法》
本土茶葉、進口茶葉檢驗大不同 前者拚標準、後者賭機率

最要命、讓本土茶農最不滿的是,無論是越南茶、或是打著第三地進來的中國茶,在台灣只要經過加工,變成了「茶湯」、「茶粉」、「茶包」等,雖然原料並非源自台灣,但產地就可以標示為台灣。

台灣茶農為什麼不滿?特別是南投的茶農,以102年來說,台灣茶菁產量58,871噸,南投就佔了41,448噸。這些茶農這種情況感到憂心忡忡。

想想,又不是道道地地台灣出產的茶,怎麼經過加工之後,產地都可以標示為台灣呢?未來萬一在國際間發生農藥超標事件,不是連台灣本地茶葉的國際形象都要一起拖進去陪葬嗎?

台灣茶葉在國際間評價很正面,高山茶一斤賣到1萬5、6千元,都有客戶願意埋單。即使是價格較低的機採茶,也廣受日本人歡迎。結果政府長期放任、讓外來茶葉可以包裝成台灣生產來出售,等於讓台灣茶葉的國際形象暴露在風險中。

而且,本地茶農不滿的是,台灣茶葉的農藥檢測項目與標準,衛福部規範超過三百項(註2),而且茶農為了出口到歐盟跟日本,由於對方查核檢驗嚴謹,標準嚴格,因此茶農不得不戰戰兢兢,根據SGS給茶農的價格表,驗一支茶就要花費近萬元(註3),每年光檢驗成本就讓茶農的成本增加許多,但為了確保安全與順利外銷,台灣茶農和茶廠不得不做。

但問題是,對進口茶呢?台灣的邊境管理鬆散,海關的檢測是用抽驗的,在沒出事之前,抽驗的比率只有5%-10%。反正以越南茶葉來說,進口一公斤的成本也才40多塊,遠遠低於台灣茶葉。因此,萬一真的不幸被抽驗出農藥,頂多就當作成本、讓海關銷毀就算了,而有本事的,就像這次海關收賄事件一樣,收賄的官員還說「不拿、待不下去」。這些有本事的業者,就能靠著這樣的共犯結構,送錢、護送通關,大家長期合作、好不開心。

但問題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健康問題誰把關?台灣多數的本土茶農是戰戰兢兢、乖乖送驗,一有風吹草動、媒體與輿論就會放大檢視。但這長年以來不斷不斷入關的進口茶呢?他們這些爺們拚的不是把關嚴謹、不是消費者健康,他們拚的是機率、是通關方式,然後大賺其財啊!

結局?台灣茶農對上茶進口商 台灣人健康與台灣茶形象的關鍵時刻

所以,你會發現,台灣茶業「同業」們,「在地茶葉生產者」與「茶進口商」,立場分兩邊,在我們沒注意到的時候,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在今年爆發農藥茶事件前,他們在今年4月1日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決議(是愚人節的玩笑嗎?)

製茶公會說:「建議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之進口,以符合國內市場之需求。」

製茶公會又說:「建議政府新植茶樹鼓勵復耕並輔導大型工廠在國外種植國外品種,產製大產量商用茶回銷台灣以應台灣商用茶之需。」

很妙吧!台灣的茶商跟茶農分兩邊,茶商希望全面開放中國茶,茶農怕開放後,這些農藥檢驗容易動輒超標的外來茶,這些台灣海關與衛福單位把關鬆散的進口茶葉,都可以在加工後標榜自己是「台灣茶」,這不但可能成為影響民眾健康的潛在風險,更可能造成台灣茶形象被打擊的隱憂。

一個茶,兩個立場,左右全民健康。邊境管理、檢驗制度的強化與改善,刻不容緩。

【註1】節錄自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104年度第24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紀錄。

庚、討論提案

四、案由:建請農政單位適時適量開放中國綠茶、花茶進口案。

提案人:本會理監事會

說 明:

(一)103年國內茶葉產量14,000公噸,進口茶葉量30,000公噸,其中烏龍茶只有3,500公噸,大宗茶最多不超過500公噸,可見國內茶葉生產嚴重不足,無法充分供應茶產業發展。

(二)依據海關進出口貨物統計資料,越南是我國茶葉的最大進口國,約佔22,000公噸,其中,紅茶、綠茶、花茶佔百分比95以上,台式烏龍茶約15%左右, 但綠茶、花茶有部分只是經越南轉口。

(三)茶罐飲料及泡沫茶市場是我國近年極為看好的新興服務產業,擁有全球龐大市場可拓展,但它們所需的原料茶葉,如無法由國內茶加工業者充分供應,勢必影響茶飲料市場的全球佈局。

(四)大陸茶葉除了普洱茶外均不得進口,但國內少有生產綠茶、花茶,使用量超過萬噸,不可因國內產製烏龍茶而所有茶類都反對進口,影響台茶產業之下游運作。

(五)建議政府相關單位中國之綠茶、花茶應准予正常進口或專案總量管制進口,以符台灣市場需求。

決議:照案通過。
建議政府全面開放中國茶之進口,以符合國內市場之需求。

五、案由:建請政府單位積極輔導商用大產量茶在國外種植台灣小葉種,產製回銷台灣以應茶葉市場之需案。

提案人:本會理監事會

說 明:

(一)商用大產量茶園銳減,配合政府北部茶區復耕計劃,會員廠選擇原有茶園復耕或適當地點新植茶樹以充裕茶菁原料來源,但台灣土地2~3千萬/甲,種植茶樹復耕是有相當大的困難度。

(二)建議政府積極輔導國外目前生產的台式烏龍茶茶園進口量約(3,500公噸)改為機器產製商用綠茶、花茶(生產量約達5千公噸),可減低台式烏龍茶回銷台灣對台灣烏龍茶的壓力,並可填補國內欠缺2萬5千公噸之需求空間。

(三)政府相關單位鼓勵北部大型工廠在國外種植小葉種,以產製品質、茶類符合台灣特色的大宗茶,更可用稅賦平衡方 式,降低進口成本,以應台灣商用茶之需。

決議:照案通過。
建議政府新植茶樹鼓勵復耕並輔導大型工廠在國外種植國外品種,產製大產量商用茶回銷台灣以應台灣商用茶之需。

【註2】

「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 分析方法(五)」,其修正要點如下:

一、檢驗品項由二百一十三品項修正為三百一十品項。
包含:3-酮加保扶等 144 項農藥及內部標準品之多重反應偵測模式參數及定量極限(LC/MS/MS 正離子模式) ,本達隆等 6 項農藥之多重反應偵測模式參數及定量極限(LC/MS/MS 負離子模式),與 Acetochlor 等 160 項農藥及內部標準品之多重反應偵測模式參數及定量極限(GC/MS/MS)

【註3】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受託辦理茶葉品質檢驗及鑑識收費標準」。 本標準依規費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檢驗茶葉農藥殘留,每樣品檢驗費用新臺幣6千元。

而台灣檢驗科技SGS公司的檢驗費用如下:
SGS多重農殘檢測套裝A (251項) 公會價4,200元 (原價6,300元)
SGS多重農殘檢測套裝B (252項) 公會價4,400元 (原價7,875元)
SGS多重農殘檢測套裝C (368項) 公會價4,400元 (原價7,875元)
日本(2010年)輸入茶葉之監控測項(165項) 公會價15,750元 (原價21,000元)

作者簡介_徐嶔煌

前北美智權報總編輯。曾任1111人力銀行特助、欣亞數位行銷採購協理、瑞昱半導體總經理室資深經理。也曾成功創辦知名網站JCase兼差外包銀行,並於五年後售清持股。其後秉持啟蒙社會理性思考的理念,專注媒體工作至今。喜歡大量蒐集資料,並對政治、勞工、財經、公共政策議題進行數據與資料分析,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養成堅固的公民意識,以理性思考讓台灣更好。

「徐嶔煌的Big Data」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大陸茶葉 茶葉進口 茶葉農藥殘留 大陸茶葉進口
徐嶔煌的Big Data
徐嶔煌的Big Data
徐嶔煌
展開箭頭

前北美智權報總編輯。曾任1111人力銀行特助、欣亞數位行銷採購協理、瑞昱半導體總經理室資深經理。也曾成功創辦知名網站JCase兼差外包銀行,並於五年後售清持股。其後秉持啟蒙社會理性思考的理念,專注媒體工作至今。喜歡大量蒐集資料,並對政治、勞工、財經、公共政策議題進行數據與資料分析,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養成堅固的公民意識,以理性思考讓台灣更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