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金本位的22個開發中國家,借款的風險貼水未明顯降低

「金本位」非信心保證

這次席捲各國的金融海嘯,起源於美國次級房貸,而次貸風暴又來自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房市泡沫則是因近年來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太過寬鬆。為免重蹈覆轍,近來有呼聲主張限制聯準會發行貨幣的權力。

美國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前副總裁歐德瑞斯科(G. P. O’Driscoll Jr.),日前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文建議,為防範下個泡沫出現,聯準會發行貨幣應採金本位,因為「這讓聯準會更有紀律,在發行貨幣時需尋求更多實體商品(如黃金)做準備。」

金本位是指一國貨幣與某一數量的黃金等價,例如一九四四年後美國實行金本位,公告一美元等於三十五分之一盎斯的黃金,理論上持有美元的人,可向美國政府兌換等值的黃金,政府發行美元則需有一定數量黃金做準備,但一九七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等於解開美元發行的緊箍咒,從此政府就有大印美元來解決經濟問題的特權,但其後遺症則是美元氾濫全球,美國國內資產市場則因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泡沫、破滅中不斷循環。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