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基金成立一年,僅選出兩家投資標的

施振榮:我在找尋「三缺一」的對象

施振榮理想中的品牌基金投資標的,需具備創新能耐、製造運籌力、品牌塑造力與當地化管理能力。雖然困難比預期多,但施振榮仍是要證明品牌基金的價值。

這是一檔品牌基金的故事,也是台灣發展品牌的困境。二○○六年,智融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邀請官民營機構(經濟部、開發基金持股三○%、外貿協會一五%、其他有三商美邦人壽、友訊、中華電信等),籌資二十億元,成立全球第一個,只投資品牌公司的創投基金。

成立基金前不久,也就是○五年十一月,施振榮因為心臟病發,引發輕微中風住院,但是推動品牌的熱情,卻讓他央求太座批准,成為基金董事長。因此,品牌基金是智融旗下的九檔基金中,他唯一掛名董事長的基金,他還以個人名義投資一成。

但一年過去了,智融拜訪了將近三百家公司,最後卻僅選出兩家投資,一家是即將上櫃的品牌零組件廠商曜越科技;另一家則是即將到日本申請上市的軟體公司。施振榮坦承:困難比預期多。以下是施振榮接受《商業周刊》專訪的摘要。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