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台北》走進雲門,一窺有天光的劇場、會「謝幕」的椅子

演出時,電動黑幕全面遮光;當布幕上升,自然光灑進,甚至可見民眾在外打高爾夫。

(攝影者.郭涵羚、程思迪)

第二站,我們來到被雲門人笑稱「遠得要命王國」、二○一五年開放的雲門劇場。像巨大浮雲的銅綠屋頂、墨綠色鋼材主結構,被綠意包圍。「劇場是現代人的廟宇,從城市到市郊的旅途,是脫離日常的重要旅程。」雲門舞集劇場節目經理陳品秀說。

相較兩廳院的隔音作戰,雲門劇場竟是引進自然光。傳統應是黑盒子的劇場,透明帷幕玻璃讓自然光傾洩入室。原來這是建築師黃聲遠的巧思,他發現舞者與工作人員長期在劇場從日出工作到日落,不知外面光影流轉,發願要讓雲門新家有光,看得見晨昏與季節交替。

黑盒子如何有光?《在田中央:宜蘭的青春.建築的場所.島嶼的線條》一書提及,讓劇場擁有自然光,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價值排序問題。破格的建築形式,讓劇場空間多了新的想像。有些表演團體喜歡在黃昏演出,從夕陽西落演到天黑,產生時間流逝感。歌手桑布伊室內演出完,活動更延伸至戶外草坪,大夥一起烤乳豬、吃竹筒飯。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