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國擺不平:有仗同打、有難卻各自擔

歐盟制裁俄羅斯 先設補償基金吧

自俄羅斯軍事干預烏克蘭以來,歐盟已採多輪制裁行動, 但無可避免的內傷,成為歐盟各國的最大陰影。 歐盟重要智庫主任格羅斯獻計,用「補償政策」平息疑慮。

歐盟、美國從金融等3項領域制裁俄羅斯,讓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只能坐望螢幕,無單可下。

歐盟、美國從金融等3項領域制裁俄羅斯,讓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只能坐望螢幕,無單可下。(來源.達志影像)

七月底,歐盟(European Union)終於通過對俄羅斯實施三級制裁(third-level sanctions),以期遏止俄繼續施暴烏克蘭。回顧這段歷程,歐洲達成最後這一步共識,一如往常一樣,得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間有個關鍵議題常伴左右:儘管制裁符合所有成員國的共同目的,但實施制裁的成本卻是由個別成員國承擔;此外,制裁成本是實實在在、看得見也摸得著的損失,那些依賴出口產品至俄國的企業將受到衝擊。

由此看來,當許多成員國更關心制裁行動對自身經濟將可能造成何等潛在影響,而不是遠大的總體外交政策目標,亦即向俄羅斯證明,一旦它無視國際法和規範,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