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她才決定走出日夜顛倒的蒼白爬字生活,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作家,執起利刃走進築地魚市場,從零做起,晚睡早起,學做殺魚的漁婦。在這樣充滿陽剛味與魚腥味的地方,就算備受嘲諷,福地享子就是要咬起牙根,鐵了心做個硬頸魚達人。四年打工經驗,讓她不僅懂得分辨各式魚類,整個魚市的生態、交易買賣到人情義理,也通通摸得通透,更改變了她對於傳統魚市的看法,真正成為其中一分子。放下刀,她則又再度拿起筆,記錄下這段有趣、又艱辛異常的魚市打工見習日記。
河岸有很多個出入口,而我通常都是走靠近一般客人也能逛的場外市場的海幸橋。在海幸橋附近的大銀杏樹蔭下,有一座波除神社,為了供奉鮮魚們的亡魂,小小的神社境內還設有壽司塚、蝦子塚、鮟鱇塚,還有活魚塚等等,是一幅與河岸十分相稱的景象。
每到歲末年終時,河岸一下子就會變得特別忙碌,不過神社境內的陽光,卻依舊跟著時間緩緩流逝,形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當短暫的休息時間結束,我會精打細算的投下香油錢,希望和神明結緣就會投五圓;如果那天我心情好,希望結下更深厚的緣分就投十五圓。然後在離開之際,必會映入眼角的這些碑石,讓我忍不住想起了那一段「地獄的特訓」,害我忍不住露出了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