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產銷成本墊高,生乳占比決定漲幅合理性

國內鮮乳八月漲逾一成合理嗎?

八月起,統一、光泉鮮乳市價調漲一○%至一四‧五%, 相較於原物料漲幅是否合理? 消費者該如何因應?

你愛喝鮮乳嗎?若是,小心你的荷包!

八月起,台灣的鮮乳價格將陸續調漲,統一、光泉鮮乳漲幅從一○%到一四‧五%不等。促使台灣鮮乳漲價的近因是七月二十五日國內酪農調高生乳成本,漲幅約一三%到一五%。

未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前,國外生乳的價格是國產生乳的三分之一,因此管制進口;民國九十三年入關後,鮮乳關稅配額調高,進口鮮乳拿不到「鮮奶標章」,國人又習慣喝新鮮鮮乳,對保久乳接受度較低,因此國內酪農調高生乳價格,直接影響鮮奶售價。台灣酪農戶約六百多戶,一年生乳出產三十至三十五萬公噸。生乳無法直接飲用或市售,唯一出路是與乳品加工廠合作。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