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併前必做的 四面向查核

前不久,某間知名的私募基金相中一間中國企業。他們研究過這家公司的財務面,包括負債比、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和資產淨值的數字;他們也研究了股東結構,股權轉移的管道很通暢,就連法務面向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最後,還是破局了。

在私募基金出價購併前,他們請麥肯錫做非財務面的實地查核。我們發現了一項財報上看不到的大隱憂。這間被併公司的本土市場雖然經營的有聲有色,在海外市場卻只是一間具有多國辦公室的紙老虎。在看到我們提出的實地查核結果後,私募基金公司認為未來他們得進行大幅裁員,才能獲得一個精實的公司體。但這種涉及大規模的跨國裁員,將在各個當地市場連帶衍生出鉅額的遣散成本,以及異國的法律與社會爭論議題。因此,這項購併案在最後階段驟然喊停。

在購併風盛行的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公司仔仔細細的做財務面實地查核,但台灣企業多數比私募基金少做的一件事,就是策略面與營運面的審查,這足以讓一件乍看誘人的購併案變成一場惡夢。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