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人事的變動,將兩岸關係產生何種影響,成為當前媒體關注焦點。
日前,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在北京閉幕。筆者一個月前在本欄的預測得到證實: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有評論認為,胡錦濤性格比較溫和,因此權力交接可能會促使兩岸關系改善。其實,中共領導人的性格並不決定大陸的對台政策。同一個江澤民,曾經長期被視為「親美派」和對台問題上的「溫和派」,但近年來又強硬得出奇。他不但對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發出強硬的警告,而且還明確指出,解決台灣問題「除了軍事選擇外,似乎沒有其它選擇」。這個變化顯然與江澤民的性格無關。再者,胡錦濤的性格是否比較溫和也難有定論。他在西藏主政時期,曾經毫不留情地血腥鎮壓了「藏獨」分子。難道他對「台獨」分子就會手下留情嗎?
影響台海兩岸關係的因素十分複雜。相信在胡錦濤全面接掌黨政軍大權後,短期內也很難改變兩岸目前政治、軍事對抗的態勢。然而,從中長期看,這是一個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江澤民的主政後期,大規模增加在東南沿海的飛彈部署,不斷對台灣發出戰爭恫嚇,加劇了台海緊張局勢。兩岸關係緊張,為江澤民留任中央軍委主席,抓住軍權不放,提供了合法性基礎。胡錦濤兼任中央軍委主席,掌握軍權後,不再存在這樣的需要,就可以推出務實的對台政策,兩岸關係有機會趨於緩和。更重要的是,對胡錦濤來說,更緊迫的是要解決內政問題。由於失業工人和農村人口不斷增多的抗議示威,他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確保社會穩定。整頓日益腐敗的吏治、縮小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差距及貧富差距、改善被嚴重污染的環境以及應付潛在的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等。
當然,如果台灣以為胡錦濤沒有站穩腳跟,就可以乘機去衝撞大陸的底線,目前也恰巧是台海局勢最危險的時候。第一,胡錦濤剛執掌軍權,還不具有江澤民的威望、經驗和能力,可以駕馭那些現在就想「解放」台灣的鷹派將領。不是文職官員曾慶紅擔任軍委副主席,而是一大批軍事指揮官進入了新擴大的中央軍事委員會。除了胡錦濤,中央軍委已清一色由軍人組成。一旦台灣挑釁大陸,中央軍委的職業軍人一致要求動武的話,毫無軍事經驗的胡錦濤能夠說服和阻擋他們嗎?第二,胡錦濤接下中央軍委主席一職後,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兩個權力中心的問題迎刃而解,中共的領導核心自然更趨穩固,對台政策也會更趨一致。如果胡錦濤決心對台採取強硬政策的話,決策層不會再有雜音。換言之,今後胡錦濤已能夠說到做到,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的話,戰爭將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