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後再蓋棺

國史館發表新書《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這本書依據李登輝擔任副總統期間,與蔣經國會面一百五十六次的筆記「重要紀事」手稿為主,李氏口述歷史為輔。雖然這只是李氏的個人筆記與記憶口述,然既由國史館編纂出版,就不同於一般出版之個人回憶錄,影響至深。

在新書發表會之前,國史館提供媒體部分內容,重點在蔣經國指定李登輝處理「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林義雄、高俊明的釋放,並要李登輝負起黨外人士溝通的責任。這一點,很明顯是蔣經國給了李登輝一個「市恩」(放人情)的機會,由此亦可見蔣經國當年已有「身後由李登輝接班」的念頭。

然而,我注意到,國史館事先提供的部分內容當中,一段對蔣經國「本土化」理念的詮釋:在他(蔣經國)生命的最後一段期間,他在很多地方展現出要在台灣生存,到中國大陸去是沒有助益的,因此要真正施行本土化和民主化。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