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主導vs.外需主導──從人民幣升值爭議看中國改革深層問題(下)

今年以來,大陸農村窮人及城市邊緣人口「上訪」(到北京申冤)人數激增,還有數起自焚事件,驚動高層。這些現象反映了大陸經過了「先富一部人起來再說」的第一階段後,社會內部因失衡發展(東西部之間的失衡、沿海內陸之間的失衡、城市農村之間的失衡、有知識與沒知識之間的失衡)所滋生的矛盾與緊張,日增一日,越來越接近臨界點了。

茲以集所有失衡弱勢於一身的「農民工」為例,用以反射出當前不同面相的問題。

「農民工」是指來自農村、在城市打工的人。人數,一九八八年時約三千萬,九二年後,每年以近八百萬人之速度增加,目前約達一億。為何不逕稱「工人」而叫「農民工」?因為他們還有農民的身分,是農民就得在農村,即使進城打工,也不能落戶,戶口不能轉,故叫著農民工。農民工與城市工,待遇不同,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時,同工不同權。易言之,農民工是被歧視的,就業居住有歧視,子女教育有歧視,勞動安全低,工資低,辦證繳費多,無社會醫療保障,無選舉被選舉權....所以,工廠喜用農民工甚於城市工。影響所及: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