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除了在東歐、蘇聯等地接連解體,連中國大陸的馬克思主張此時亦面臨極大的挑戰。從新一代領導人積極從事經濟開放,並加入國際性經濟組織看來,資本主義的確有它迷人之處。最新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中,針對其貧富差距現況、解決之道、及其面臨的難題有深入分析。
雖然中共保守派高級領導人仍不放棄堅持所謂共產路線,但是大陸已從「均貧」走向「貧富懸殊」的另一困境,是不爭的事實。沿海各省分大賺外匯,吸引日益增加的外資進入之際,內地卻一貧如洗。?在貴州、雲南等偏遠省份,土地貧瘠、工商落後,當地的苗族或擺夷族只能靠著種些蔬菜和稻米賴以為生,平均年收入僅一百六十六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九百八十元),是沿海居民的八分之一。因此這些少數民族有的四處打零工,靠替人刻墓碑賺取微薄的薪水;有的遠赴他鄉到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謀生。
自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於一九七八年開放外商投資以來,占地利之便的廣東、浙江、福建等省,有如麻雀變鳳凰般得到全世界的注目。相反地內陸九省包括藏、緬、滇等,及自治區,卻難逃貧窮的厄運。這條南起雲南,北到新疆的中國貧困地帶,占地約全國面積的一半,人口數更高達二億八千五百萬人,比美國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