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下屬不主動,都等你開口?精明的主管會教團隊如何下決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下屬不主動,都等你開口?精明的主管會教團隊如何下決策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下屬不主動,都等你開口?精明的主管會教團隊如何下決策

下屬不主動,都等你開口?精明的主管會教團隊如何下決策
如果事事都要等主管決定,不僅會讓主管心理壓力負擔過大,也會導致團隊工作效率降低。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查理.吉爾基
精選書摘 2024/06/17
摘要
  1. 當高階主管成為唯一決策者時,將導致團隊缺乏主動性,影響團隊生產力,並增加主管壓力。
  2. 決策可分為3個等級:等級1是可自行決定,等級2是需告知管理階層,等級3是必須由管理階層決定。
  3. 與團隊成員釐清決策等級,鼓勵他們主動裁定等級1和2的決策,能移除團隊的決策瓶頸。

「為何我的團隊不擅長主動?」

我時常聽到受訓的高階主管客戶說這句話,我每次的答案幾乎一樣。這些客戶通常都是很優秀的決策者,不是白手起家,就是本身能夠快速決策,所以才能在組織裡爬到今天的位置。快速決策是了不起的技能,但可能帶來料想不到的結果。

這些高階主管讓自己成為唯一決策者的角色,因此高階主管和經理人成了組織或團隊裡的單點故障(The single point of failure,編按:系統上的某個物理節點故障,導致整個系統無法運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要高階主管參加別的會議、度假,或只是想花幾個小時專心處理自己手上的事情時,辦公室就會陷入停擺。在這種情況下,團隊就被迫要從3個討厭的選項中做選擇:

  1. 打擾老闆,中斷老闆手上正在忙的事情。
  2. 為了繼續工作,自己做了部分決定,然後衷心期望不會搞砸。
  3. 什麼事都不做,等著老闆回來給答案後,再繼續工作。

團隊會傾向選擇1和3,因為組織文化和歷史顯示,這是最安全的選擇。就算打斷老闆是件很糟的事,但總比等老闆回辦公室才繼續工作要好一些。況且,這2個選擇都不像選擇2那樣具有風險性,要是團隊擲骰子、做出錯誤決定,大家可能會因而深陷困境。

因此,團隊寧願冒著去煩老闆、或什麼都沒做而惹惱老闆的風險,也不願採取主動,讓自己可能丟了飯碗。

更何況,當高階主管是唯一的決策者時,除了給專案的前進動力帶來不利因素,也會給高階主管帶來龐大的心理與情緒壓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階主管一刻也不能離開協作過程,想要專注一下,卻又擔心漏接訊息,造成團隊損失數小時的生產力。此外,溝通方面也無法建立起良好的界線,他必須隨時有空進行溝通才行。

高階主管沒有時間讓自己充電,因為工作日時團隊太需要自己,所以無法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為了大家好,領導人需要與團隊合作,分配決策的權力、功能與過程。

決策金字塔的3個等級

要如何開始呢?首先,認識以下3種主要的團隊決策類型:

決策金字塔的3個等級
(來源:啟動文化提供)

1.可在管理階層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的決策

此類是團隊和個人貢獻者,每天為了能完成工作而做的例行決策,例如儲物櫃裡的影印紙用完了,總務是否要重新訂購呢?當然要,但沒有必要請示總經理一起決定這件事。

2.無須建議即可做出的決策,但需要告知管理階層

有些決策可由個人貢獻者自行決定,不過管理階層需要知道決策結果。有一項很好的經驗法則:如果對財務、法務或公關會帶來顯著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者,就應該知會領導階層。

3.必須遵從管理階層的決策

除了領導人,沒有人可以決定此類決策,等級3的決策通常會影響公司的策略與方向。

當團隊有了健康的決策習慣,等級3的決策應該只會占用領導階層5∼10%的時間。不幸的是,等級3裡有太多不屬於等級3的決策。所以,接下來要探討的團隊習慣目標,就是降低這項比率,以及扮演的角色可決定帶來的影響規模。

領導人和主管

若你是領導人或主管,對於團隊的主動性不足感到氣餒,可先審視一下自己會如何處理以下3種等級的決策。

一方面,你並不想過於嚴格管控決策過程,以致團隊連訂購影印紙都要找你;另一方面,你也不希望團隊自行定奪高層的決策。

了解哪類決策屬於哪個等級的過程相當漫長,端靠領導人為團隊進行示範。

等級1

當成員找你決定一個他自己就有能力進行的決策時,可藉由表達謝意的方式,鼓勵他往後自己主動做決定。此外,也讓成員知道,此類型的決策,日後可以在不告訴自己的情況下逕行決定。

等級2

發現有項決策應該告知自己卻沒有收到通知、感到措手不及時,請保持冷靜,並明確表示日後要通知自己才行。若成員下了很棒的決定,要為他鼓掌,同時要求大家往後都要通知自己。

若是不好的決定,就當成是學習歷程;與其嚴厲責備團隊成員(然後變成以後都得由你來決定),不如傳授自己的決策流程,並確保日後成員握有資訊做出更好的決定。

等級3

若團隊成員越界,把本應是管理階層的決策,擅自做了決定,應該好好向成員解釋,表示日後此類決策都應該交給主管決定。倘若成員這次做的決定非常棒,就大肆稱讚一番,並考慮日後讓這位成員加入重要決策委員會。

這麼做可讓決策過程民主化,降低等級1和2的決策瓶頸,有助移除領導人工作事項裡等級較低的決策工作,以利專注於更高等級的任務。

個人貢獻者

面對團隊或組織如何決策,個人貢獻者很容易認為自己完全無權過問。或許曾試圖改變自己不認同的決定,最終卻陷入權力鬥爭。

無論贏輸,為了嘗試扭轉決策,你可能付出過許多精力。

遇到自己不同意的決定或決策結構時,有2個不同的處理方法。

  1. 接受限制、專注尋找與團隊好好合作的可能性。
  2. 致力精進自己的知識,了解組織如何決策才能團結向前邁進。

身為個人貢獻者,帶來改變的有力提問是:「我想學習這裡如何下決策、最好的流程是什麼?」

為什麼說這是個好問題呢?

  1. 問題沒有針對哪個決定,所以不會被認為是對決策者人身攻擊。
  2. 問題很中立,甚至有些積極,沒有直接表示不認同哪個決策,而是充滿主動性與好奇心。
  3. 制定決策後,為什麼沒有傳達給相關人等。此時這個提問可巧妙但不明顯的解釋其中緣由。

許多直覺敏銳的領導人,可能不會花太多時間思考自己是如何決策。因此,向某位優秀領導人問這個問題,他可能會停下手邊工作,開始提出解釋與答案。

遇到看來十分糟糕的決定時,這個提問可協助你了解未知的決策背景。或許在知道決策背景後,會發現這是個沒有人喜歡、十分艱難的決定,而最終的決策實在比其他選項來得好,或是發現這當中有你先前沒有聽聞的關鍵資訊。

此外,可能明白這項決定本身毫無道理可言,但只要以策略、目的與使命的觀點來看,就會發現個中道理。

無論這個決定你喜歡、還是沒什麼影響,或者你認為很荒謬,越了解組織內部的決策方式,越有助自己的工作,以及為團隊提出主張。這麼做就是運用團隊實際採用的決策機制,學習如何在組織內改善決策。

了解如何制定決策的同時,奠定基礎,好讓團隊開始為改進團隊決策習慣而衝刺。

移除決策瓶頸

你是領導人或主管,清楚說明自己對不同等級決策處理方式的期望。依據團隊成員角色,提出數種各個等級決策的例子。鼓勵團隊更加主動裁定等級1的決策,等級2的決策則是要多多溝通,而等級3的決策就得服從管理階層的決定。

若你是個人貢獻者,得自行了解組織內部的決策方式。記住,為推動改變,你的有力提問是:「我想學習這裡如何下決策、最好的流程是什麼?」

溝通與協作過程中,可參看等級1、2、3的決策。團隊主管可讓團隊成員知道某個提問或資訊屬於等級1或等級2的決策。而個人貢獻者可以直接詢問決策屬於哪個等級。

*本文摘選自啟動文化《團隊好習慣

書籍簡介

《團隊好習慣:從修復小問題下手,打造更有歸屬感、更有績效的八大協作優勢》

作者: 查理.吉爾基 Charlie Gilkey
譯者: 吳盈慧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20

作者簡介
查理.吉爾基(Charlie Gilkey)

一手創辦Productive Flourishing教練學校與訓練機構,指導的數百支團隊遍及美國《財富》雜誌百大公司(Fortune 100)與小型非營利組織等各領域單位。同時是廣受好評的著作《完事大吉:如何實踐想法》(暫譯,Start Finishing: How to Go from Idea to Done)一書作者。查理現居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 OR),曾為美國陸軍後勤軍官,此外,當年差一小步就能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主管 決策 職場 員工 下屬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相關文章
廣告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