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創新策略
自我設限才會激發超能力!怎麼做?

1. 台積電的創新,是在框架中的創新,但依舊成為頂尖公司。
2. 堅持不上市不上櫃的企業,反而更需要維持強韌的現金能力,並且需要給予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和福利吸引人才。
你覺得台積電是一家創新的公司嗎?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記得當年,我在公司要推動創新的活動時,主管說過:台積電還是一家「製造」公司,我們的創新,必須在一個框架中推動,這個框架可能是紀律。在框架內,任何創新都可以。例如:提升例行事務的效率、找到提升品質的方法,都是創新。
很常聽到:不要設限,要突破框架,才有成功的機會。難道設限的人就不會成功嗎?在此分享二個因為設限,反而成功的故事。
幾年前,我跟一位企業家,在一次聚餐中聊了許多。其中一個話題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他的公司成立快30年,堅持不上市不上櫃,從公司一成立,創辦人就做這樣子的「設限」。
最近幾年,公司成長非常快速,接手的二代仍堅持不上市不上櫃。一面,是失去了向大眾籌措資金、吸引人才的管道。但另一面,為了維持這個「限制」,公司就要多做很多事,例如:每年有盈餘,一定要保留更多現金,因此這幾年下來公司的資金非常的充沛,不管任何投資,幾乎沒有跟銀行借過錢。公司給同仁的薪資,在業界也是中上水準,而為了吸引更好的人才,公司非常重視企業文化,非常重視員工福利,很多員工都是透過同仁介紹進來。
這個不上市上櫃的限制,成了激發公司另一面實力的助攻。
另外一個故事,是我的中醫師。他大約70歲,個性上比較沒有耐心,平常在治療時話都不多,但是他的專業技術真是非常厲害。
我跟他聊,我說:醫師,你的醫術那麼厲害,為什麼你沒有開很多的診所,擴大營業找其他醫生來協助,這樣也可以協助更多的病人?
醫師說:從年輕的時候,我就很了解自己的個性,我是一個不容易跟人相處的人,而且個性非常急,只要我看不慣就可能會罵人。另外,我對專業技術很著迷,因為了解自己的個性,所以在30年前就跟自己說,我只開一家診所,專注三個領域:婦科,針灸與小針刀。
我希望專注在這三個領域,而且這每一個領域,我希望每年都持續精進。我也不做廣告,根據病友的體質,給予個別的醫療計劃,讓病人獲得最有效果的治療,期待透過病人的口碑相傳。因此,我把每一個病人,都視為可以帶來5個病人的機會。現在回想當年的設限,讓我我更加的努力,更加膽戰心驚,更加的資源專注。
有一本書《小,是我故意的》,書中故事提到的,跟我分享的故事,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經營路上不求快,只求持續穩健的改善跟成長。
我自己,經營一間顧問公司。經營公司、跟經營個人是一樣的,很多東西快不一定好,求持續穩健地改善與成長,更扎實。重點是,你每年有沒有持續設定自己要成長跟改變的目標,目標有時候不用大,只求徹底實現。穩定中求成長,一步步前進,不怕慢,不要停,遠方的成功之門,就在那裡等你!
責任編輯:林易萱
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斬獲「台積師鐸獎、卓越工程師獎」等殊榮經歷,受兩岸超過300個企業請託:協助企業轉型、微型輔導。
目前為「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整合台積電出身的講師群,以台積電精神DNA輔導各領域的企業再造巔峰。
20年輔導企業經歷集大成,融合台積電成功經驗、創新商業策略工具、兩岸輔導實務三大核心,獨家創辦PJ法,即《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方法論。品碩創新授課輔導項目:問題分析與決策、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BPR流程改善與創新、教練式領導、組織變革、持續改善,以及PJ法線上課。
→ FB粉絲團:PJ法創辦人彭建文-問題分析與決策
→ Podcast節目:職場冰淇淋(每周五07:30新節目上線)
→ 品碩創新FB粉絲團:品碩創新管理顧問
→ 商管書籍著作:《思維的製程》、《思維的良率》、《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