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全球用戶超過5百萬!新創打造剩食交換APP,「社區經濟」成商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全球用戶超過5百萬!新創打造剩食交換APP,「社區經濟」成商機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創新策略

全球用戶超過5百萬!新創打造剩食交換APP,「社區經濟」成商機

全球用戶超過5百萬!新創打造剩食交換APP,「社區經濟」成商機
不花半毛錢驗證「剩食交換」。 (來源:OLIO官方網站)
撰文者:陳蔚銘
創新拿鐵 2021/10/21
摘要

1.英國一家新創OLIO建立「剩食平台」APP,讓社區共享人際網路,剩食的終點不再只是垃圾桶,能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2.共享食物平台所遇到的難題是大多數人覺得麻煩,但OLIO讓人們建立社會認同感,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有意義,也能同時發展人際行銷。

每年全球生產的所有食物中有1/3被浪費,價值1兆美元;同時,卻有10%人口正在挨餓。世界各國開始重視糧食問題,立法減少食物浪費的社會問題。

「OLIO」是一家英國新創公司,主要提供「剩食交換」的服務:用戶安裝APP之後,可以將不想要或不需要的食物拍照上傳,讓有需要的鄰居可以私訊聯絡取貨。

OLIO自2015年推出以來,已經獲得59個國家、360萬用戶,分享了1700多萬份食物。而創投看見OLIO背後的商機,也讓他們陸續獲得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創新點:建立社區共享人際網路,剩食的終點不再只有垃圾桶。

本文4大重點:1.搬家時被迫把食物丟掉,讓從小在農場長大的他痛苦萬分。2.找出食物浪費的主要來源,用免費WhatsApp群組驗證概念。3.從鄰居、小店到大超市,招募「剩食英雄」串起社區到國際。4.創投看見的潛力:「剩食」之外的「人際行銷」。

一、搬家時被迫把食物丟掉,讓從小在農場長大的他痛苦萬分

OLIO的共同創辦人Tessa Clarke在農場長大,從小就看著家人辛勤工作,深刻認知到食物從產地一路送到餐桌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因此「惜食」的觀念陪伴著他一路成長。

1997年Tessa從劍橋大學畢業後加入波士頓顧問公司,工作幾年後又到史丹佛大學攻讀MBA。接著先後加入幾間消費性貸款、智慧家庭新創公司;在業餘時間,Tessa也擔任許多非營利組織的義務顧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4年,Tessa準備從瑞士搬回英國。行李打包完準備出發時,搬家公司卻要他把冰箱裡的白菜、雞蛋、優格等食物通通丟掉,避免長途運送過程中腐爛。

向來惜福的Tessa當然不願意,他把食物打包好,想拿給住家附近熟識的街友,卻不巧沒遇見。本來想送給鄰居,卻又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為了避免尷尬場面,只好忍痛把食物給丟了。

隔年,Tessa和史丹佛MBA的同學Saasha Celestial-One聊起這段故事仍然惋惜:「要是當時有個管道可以把這些食物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就好了」。這段故事引起同樣出身平凡、童年曾和家人一起拾荒度日的Saasha很大的共鳴,於是他們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2015年,Tessa和Saasha決定拿出4萬英鎊創辦「OLIO」,打算全力投入一年時間嘗試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萬一失敗了,頂多再回到職場繼續工作。

二、找出食物浪費的主要來源,用免費WhatsApp群組驗證概念

首先,Tessa和Saasha深入研究了食物浪費的統計數據,很快就發現:在英國有一半的食物浪費來自於家庭,每週採買的食物中有22%最終進了垃圾桶,每年累積浪費掉價值800英鎊的食物。因此,改變消費者習慣就有機會解決大半問題。

接著,他們列出了幾種可能的方案分析優劣:

1.教育消費者愛惜食物,並從學校做起:政府曾經投資於此,但缺乏誘因和動機,事倍功半。

2.推廣可提醒消費者食物保存期限的智慧冰箱:價格昂貴,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規模。

3.共享食物:容易實行,但不確定消費者會不會想拿別人不要的食物。

看來看去,似乎只有「共享食物」的概念比較實際,Tessa和Saasha在網路上發布了他們的理念,徵求有相同想法的志願者。

沒多久,OLIO建立的WhatsApp群組裡就有了12位彼此不認識、居住在同一地區的志願者加入,所有成員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想分享的食物拍照上傳,加上文字說明內容和取物地點即可。在為期兩週的實驗中,群組成員熱絡地分享多餘的食物。而在實驗結束後的回饋會議中,志願者都非常希望能繼續使用這樣的服務。

如此一來,Tessa和Saasha沒花半毛錢就建立了「最小可行性產品」(編按:是指有部份機能,恰好可以讓設計者表達其核心設計概念的產品。),一方面確認市場存在分享剩食的需求、二方面了解到他們的產品不需要很複雜的功能,只要比WhatsApp的基本功能稍微好一點就行。

驗證概念可行之後,OLIO也募集到他們的第一筆投資:軟體公司「Simpleweb」以技術方式入股,為OLIO設計了APP,讓用戶可以把剩食拍照上傳與彼此分享。2015年上架後,初期僅限英國倫敦的5個區域使用。

三、從鄰居、小店到大超市,招募「剩食英雄」串起社區到國際

OLIO上架之後,先在社區內挨家挨戶分發傳單,藉此獲取他們的第一批使用者。

有了一小群社區用戶之後,OLIO的名號開始在鄰里之間傳開。然而,和陌生人分享食物雖然美好,卻是違背人性的一件事,大部分人覺得比起花時間把剩食上架、卻不知道有沒有人要,隨手丟進垃圾桶省事多了。

為了改變這種慣性,Tessa和Saasha閱讀了大量行為心理學書籍,他們了解要改變消費者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社會認同感」:讓大家知道,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OLIO在宣傳時著重他們所在地區有多少人在使用OLIO、有多少人瀏覽過剩食清單、又有多少食物被「拯救」。

他們的策略相當有效,越來越多人願意花10秒鐘把不要的食物拍照上傳,而不是1秒隨手丟進垃圾桶。OLIO剛上架的幾個月內,就有超過一半上架的剩食在21分鐘內被預訂,效率相當驚人。

隨著OLIO在社區建立起口碑,自然也吸引一些小型麵包店、蔬果店的興趣,因為他們也是家庭之外浪費食物的「大戶」。對這些小店家來說,加入OLIO平台不但可以為店裡的即期品找到出口,還能獲得在地居民的好感及評價。

有了商家加入後規模越來越大,也衍生大批配送食物的需求。對於還沒開始穩定獲利的OLIO而言,只能暫時先以志工的方式徵召「社區英雄」和「剩食英雄」,分別拓展用戶和分發食物。

從社區出發一路快速成長,OLIO開始與英國大型企業如:Pret a Manger速食店、Tesco連鎖超市簽約合作,負責處理他們的大量剩食。另一方面,OLIO充滿公益色彩的服務模式竟也引起投資人興趣,分別在2018年獲得600萬美金的A輪融資、今年(2021)獲得4300萬美金的B輪融資。

四、創投看見的潛力:「剩食」之外的「人際行銷」

雖然OLIO主打剩食交流,但真正具有商業潛力的是背後頻繁的人際互動。

2020年,雖然全世界籠罩在疫情之中,OLIO仍逆勢成長超過5倍;人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了,依賴社區的程度也大幅增加,大家都想與鄰居建立聯繫,生活物資的共享就成為很好的破冰點。

另一方面,大量志願者、商家、社區居民的之間的緊密互動,也是用戶活躍度很高的證明。在創投眼中,這是一塊尚未開發的大金礦。

市場上,這類「社區經濟」已經存在。如:Facebook推出Marketplace讓用戶在當地和私人或商家進行交易、社區型社群NextDoor讓鄰居在線上共享生活訊息等等。

不過,比起Facebook或NextDoor,OLIO特別之處在於:用戶之間早已藉由「分享」建立起信任感,社群基礎是見過面的「鄰居」而不是「陌生人」。此外,用戶也是基於認同OLIO「不浪費」的核心價值而加入,有著強大的品牌認同。

雖然以公益目的為出發點,但OLIO仍然得為自己找到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目前OLIO已經新增了"MADE"功能,讓鄰居間可以買賣自家做的食物、手工藝品。在未來,也預計推出"BORROW"、"WANTED"功能讓鄰居之間可以出租、徵求一些修繕工具、割草機等等。有了金流之後,OLIO能否在永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或是自此開始變質?值得繼續觀察。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

*本文獲創新拿鐵授權轉載,原文:大家都做一樣的事,為什麼有人特別成功?兩位英國正妹巧妙利用「人性」,打造全球最夯的「剩食交換」平台!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App 剩食 新創 創投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展開箭頭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發起。分析全球的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把他們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職場能力」、「人生能力」。啟發讀者「四」項全能,打造拿鐵般濃郁、香醇的人生。

更多創新案例:https://startuplatte.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