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病床大小有規定、N95口罩要官方檢查⋯美國的「嚴法」竟變防疫破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病床大小有規定、N95口罩要官方檢查⋯美國的「嚴法」竟變防疫破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武漢肺炎 經濟衝擊全解讀

國際 | 全球話題

病床大小有規定、N95口罩要官方檢查⋯美國的「嚴法」竟變防疫破口

病床大小有規定、N95口罩要官方檢查⋯美國的「嚴法」竟變防疫破口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楊少强

美國COVID-19確診數已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病例最多的國家⋯⋯這和花旗國「天下第一」地位明顯不符。為什麼美國災情這麼慘?部分原因是政府扯後腿造成的。

美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困難是床位不足。據經濟學刊物《理性》(Reason)引述的統計:美國每1000人擁有的病床數為2.8,不僅遠低於韓國(超過12),甚至比歐洲災情最慘重的義大利還低(3.2)。

這是因為很多醫院受到州法令管制,法令名稱叫「需求許可證」(certificate of need)。根據這項法令,醫院若要增加病床等醫療設備,須先取得許可證,要取得許可證須先符合該法令的管制要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病床,等同要重新改建病房

這些要求包括床的大小、有什麼功能、放在多大的空間裡、要有什麼配置。若醫院想臨時加一張病床,不能只擺一張床就了事,而是幾乎要重新改建病房、添購各種配備。

這對醫院來說是不小成本,因此他們沒有誘因增加床位。該法令限制在美國35個州適用。《理性》引述一位醫師辛格(Jeffery Singer)說,對病床及醫療設備的人為限制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州因此麻煩大了。」這次疫情慘重的紐約州、加州等地,都面臨這種威脅。

口罩是另一限制。眼見美國口罩短缺,有15個工程師發起「公開計畫」(Open PPE Project),打算將不同企業的零件、生產設備結合起來,一起生產口罩。他們在密西根州設立生產線,已準備好相關原料,隨時可以開工。

但問題來了:N95口罩是美國疾病管制局旗下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院」(NIOSH)的管制產品,任何想生產者,須送交詳細的申請書,並將成品送去檢驗。在生產前,還要由官方機構派人去工廠檢查,符合條件才能生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口罩,申請許可就得花90天

美國官方告訴「公開計畫」:要獲得許可生產口罩,須等45天到90天。更麻煩的是美國目前各州祭出旅遊禁令,聯邦政府官員想去當地巡視工廠,也無法立即成行,實際拖的時間會更久。「公開計畫」發言人奇斯宏(Matt Chisholm)說,本來這45天到90天,他們可以做口罩來救人,「如今全卡關了。」

美國政府搞出的另一好戲是貿易戰。自2018年7月起,美國對中國進口的洗手乳、體溫計、呼吸器、醫療防護衣、手套等加徵關稅。結果是2019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這些醫療設備金額,比2017年(貿易戰前一年)下滑16%。

這種下滑並未從「轉單效應」彌補。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波恩(Chad Bown)研究發現,美國從中國以外地區進口的醫療設備雖然成長,其幅度無法抵銷從中國進口的下降。

即使疫情擴散,美國總統川普3月10日仍堅持,不會取消對中國進口品的關稅。其實這傷害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即使進口的醫療設備數量不變,我們也因此須付更高價,美國人在對抗疫情時承擔了不必要的高成本。」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家布德克斯(Don Boudreaux)如是說。

民間企業動起來
奶粉商做檢測儀、成衣商製防護衣

和美國官方只會扯後腿相比,民間企業顯然有用得多。做奶粉的企業亞培(Abbott),已開發出能檢測COVID-19的行動檢測儀,其大小像血壓計,5分鐘就知結果,一天能測5萬人,這是當今世上最快速的檢測之一。

至於口罩,3M已將口罩每月產能提高到1億片,連時尚業者都加入生產:《紐約時報》報導,「洛杉磯成衣」(Los Angeles Apparel)的15萬平方英呎的工廠,預計將每週生產30萬個口罩、5萬件防護衣。

另一紐約設計師西里諾(Christian Siriano),也已重新安排合作廠商開始生產口罩。維吉尼亞州的一家工廠Karla Colletto本已關閉,如今再度重啟生產醫療防護設備。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也開發3D列印技術,一天產3千個口罩。

此外疫情嚴重,各地醫護人員奔赴疫區救人。美國捷藍航空(Jetblue)提供他們免費飛機運輸,波音(Boeing)提供3架飛機運醫療物資。Heartz提供免費租車、四季飯店開放讓所有醫護免費入住。

這次疫情暴露了美國政客的禍害。他們先是輕視疫情,後是管制加重苦難。所幸他們惹的禍,有這個全球第一強國長期累積的企業實力來擦屁股。英國名相邱吉爾說:「美國這個國家一開始都會做錯事,但後來都會做對了。」這次疫情可說做了最佳詮釋。

責任編輯:林思妍
核稿編輯:林易萱

COVID-19 川普 武漢肺炎經濟衝擊全解讀 防疫 口罩 美國
總經「強」週報
總經「強」週報
楊少強
展開箭頭
商周總經達人楊少強主筆,每週送上一個最不能錯過的總經議題,
看全球央行、聯準會動向,洞悉通膨、利率、貨幣政策發展,發現關鍵改變,用深入淺出的文字,讓你秒懂總體經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