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第一時間揭露伊朗飛彈打下客機,這位「鍵盤柯南」如何做到比情報單位還快?

1.烏克蘭客機遭伊朗軍方誤擊墜毀,第一時間揭開這起事故真正失事原因的,並不是伊朗政府,也不是情報單位,而是來自民間的調查機構Bellingcat。
2.當初馬航MH17號班機墜毀事件,Bellingcat早在事發第二天便公布調查結果,比美國情報單位快了四天。
3.僅是透過網路上的公開資料、照片、影片,Bellingcat就成功判斷出了本次烏克蘭客機的真正失事原因。
火花,發生在一刹那間。
在幾千公尺下的地面看來,仿佛只是火柴點燃的微光。可高空之中的客機,已經在爆炸轟隆的巨響中升騰起沖天火光,客艙內頓時哀嚎四起,熟睡中的乘客還來不及驚恐就被火光吞沒……
1月8日淩晨,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的PS752班機在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墜毀,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當時正值美伊兩國因為一起刺殺事件劍拔弩張的敏感時期,這起空難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儘管美國國防部指出飛機可能是被飛彈擊落的,但並沒有給出實質的證據,而伊朗則堅稱飛機失事原因是「引擎故障」,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
可到了1月11日,伊朗卻突然聲明稱失事客機是被意外的人為錯誤擊中。最先將用縝密的證據揭開這起飛機失事原因的,並非美國的情報部門,而是民間一個獨立的調查機構Bellingcat。
他們不是什麼身懷絕技的情報員,有的只是一台電腦,而破案的線索都來自於公開的網路數據。
伊朗失事客機調查始末:在網路中尋找真相的拼圖
當PS752班機失事的消息傳出,獨立調查機构Bellingcat的創始人Eliot Higgins就收到了眾多網友發來的照片和影片,過去的經驗告訴他,這起空難可能並非「引擎故障」這麼簡單。
跟過去一樣,Eliot Higgins要做的,是利用開源情報(open source intelligence),收集、保存、驗證和分析公開可用的證據,拼湊起事實的原貌。
一些網友上傳的機翼碎片吸引了調查人員的注意,因為機翼碎片中遍佈著多個黑點,有可能是飛彈飛散的彈片造成的,2014年被飛彈擊落馬航MH17客機上也有類似的彈孔。
但調查人員經過仔細分析後,仍無法判定這這些黑點是彈孔還是泥土污漬,只能暫時放棄這條線索。
不過很快調查人員就發現了社交媒體上的另一組照片,有伊朗線民聲稱在現場附近一條溝渠中拍攝到一個圓錐形的機械部件。


經過比對分析後,調查人員發現這這個圓錐形物體原來是「Tor M-1」防空導彈的彈尖部分,據悉這款飛彈的北約代號為SA-15,伊朗曾在2007年進口29輛SA-15發射車,並在閱兵中展示過。
但這不足以證明是這枚飛彈擊落了客機,調查人員需要需要核實照片的來源,以及拍攝的具體位置。通常Bellingcat會通過EXIF數據獲取拍攝影像的相機類型、拍攝者所站位置的精確經緯度,但如果是通過Telegram這樣的加密通訊軟體上傳,中繼資料就會被删除。
因此調查人員只能從圖片中尋找蛛絲馬跡,由於照片中只有一條溝渠,沒有建築物或路牌等容易辨認的標識,為此調查人員蒐集了大量德黑蘭郊區的道路資料,試圖找出照片中的溝渠,最後通過網上其他角度的照片,才確認照片確實來自德黑蘭。
最重要的線索在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出現,社交平台上開始流傳一個影片。在昏黃的路燈下,在一群建築上空突然出現一個黃色火球,隨後這個黃色光點開始朝著地面滑落。
Eliot Higgins意識到,這很可能就是飛彈擊落客機的畫面,可是證據呢?
影片解析度太低,根本無法辨認那個黃色火球是什麼,而且這段來源不明的影片是不是在德蘭黑都很難說,但有了建築物參照,比起檢索飛彈照片來源要容易得多了。
調查人員仔細查看了影片中的每一座建築、街道標誌和道路,並嘗試映射到衛星圖像,初步確認這些建築是位於德黑蘭機場附近帕蘭(Parand)的一個社區。
接著再通過Google街景將這個社區的建築和街道與影片進行比對,調查人員還在影片中發現了和之前飛彈照片一樣的溝渠,基本已經可以確認這就是失事客機被導彈擊中的瞬間了。
調查人員甚至通過影片定位到飛機中彈的具體方位,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工具,只需要國中的物理知識——用雷聲和閃電的關係測算打雷處的距離。
由於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有一定時間差,而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 m/s,只要用時間差乘於傳播速度,就能得出打雷處與我們的直線距離。
而在那段影片中,從出現閃光到聽到爆炸聲的時間差為10.7秒,因此客機與監視器的直線距離約為3600公尺,然後綜合附近的參考物,根據簡單的畢氏定理,就能判斷客機是在3300公尺的高空被導彈擊中。
調查人員還結合提供即時班機飛行狀況的軟體FlightRadar24,繪製出失事客機完整的飛行軌跡,交叉認證了客機確實經過了黃色光點的位置,而且時間上也基本吻合。
至此,Bellingcat已經破案了,通過完整而嚴密的證據鏈推翻了伊朗官方此前的結論。這就是基於開源情報的推理,不需要任何機密情報,但調查的速度甚至比很多國家的情報部門更快。
Bellingcat,堪稱網路時代的福爾摩斯。
網路時代的福爾摩斯
Bellingcat這次對於伊朗失事客機的調查,再次讓全球看到了開源情報的力量。起初Bellingcat只是英國記者Eliot Higgins一個人創辦的大眾募資調查新聞網站,專門利用衛星圖像、社交媒體、YouTube和線上資料庫等公開資料來進行調查報導。
Bellingcat這個名字則來自一個著名的寓言,一群老鼠為了消除猫的威脅,決定將一個鈴鐺掛在貓脖子上,雖然所有老鼠都支持這個建議,但卻沒有一隻老鼠願意這樣做。
在過去幾年裏,Bellingcat已經通過類似的調查管道揭開了多個爭議事件的真相,包括馬航MH17號班機墜毀、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和俄羅斯雙面間諜Sergei與其女兒在英國被毒殺等事件。
其中對馬航MH17號班機墜毀的調查,更讓Bellingcat聲名鵲起。跟這次的伊朗失事客機調查一樣,Bellingcat通過社交媒體、YouTube影片、Google地圖上資訊定位事故發生地點,甚至通過陰影來測算時間,以確定飛彈發射器運輸經過某地的具體時間是否與最終的導彈發射時間相吻合。
在事故發生的第二天,Bellingcat就公開了調查結果,馬航MH17號班機是被俄羅斯的「山毛櫸」飛彈擊落,並梳理出了飛彈發射器運輸的時間線和路線圖。相比之下,美國情報部門在馬航MH17失事後5天才發佈了同樣結論的報告。
Bellingcat不吝向對外公開自己所有調查的數據來源和調查管道,對於各種資訊嚴格的核實程式也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調查結果十分有信心,面對一些人的質疑,Eliot Higgins表示:
「任何人都可以瀏覽和複查我們的工作。如果他們不同意我們,那麼他們可以按照我們的工作流程來操作一遍,再來說明我們為何錯誤。」
目前,這種基於開源情報的調查管道已經在國際上被認可,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報告,都開始引用來自社交媒體和Google圖片搜索的證據,一些國家的情報部門還設立專門分析開源情報的團隊。
開源情報的前世今生
其實對於開源情報的應用,並不是從網路時代才開始的。早在二戰前夕,瑞士作家伯爾托爾德·雅各布出版了一本名為《戰鬥情報》的書。
這本長達172頁的書籍詳盡地描述了德國軍隊的組織結構,詳細地列出了德軍各級司令部、各師和各軍管區的番號、編制、裝備、人數、駐紮地點,還有168名陸軍各級指揮官的姓名、年齡、經歷和任職時間,甚至還談到了最新成立的裝甲師。
伯爾托爾德·雅各布也因此被德國特務秘密抓到了德國,德國情報機關打算通過嚴刑逼供讓雅各供出是如何獲取這些機密資訊的,結果·雅各的回答卻讓德軍十分驚訝,原來這本書的所有信息都是來自於德國公開出版報刊中的訃告和婚姻公告。
很快開源情報開始受到更多國家的重視,美國也在二戰時期成立了專門蒐集和分析開源情報的外國廣播監測處(FBMS),在此之前一般認為有價值的情報都是絕密的,開源情報在實戰中的應用扭轉了人們的認知。
被美國情報界稱為「情報分析之父」的謝爾曼·肯特(Sherman Kent)曾指出,情報界每天所使用的情報中,大約有80%來自公開來源。
「雖然有些情報可能是通過秘密途徑獲得的,但是大量的情報必須是來自平淡無奇的、光明正大的觀察和研究。」
到了網路時代,更加海量和透明的公開數據讓開源情報中潜藏的價值變得更巨大。但同時也意味更多的冗餘數據,從海量數據中篩選有用資訊並核實的難度也進一步提高。
所幸這個時代隨著數據量增長的還有科技,美國地理空間情報局就曾委託密蘇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資訊搜索和分析的AI工具,據悉這種技術在9萬平方公尺的區域內平均搜索目標的時間只要42分鐘,效率比人類高出80多倍,準確率與人類相差無幾。
100多年前,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破案依靠的是細微的觀察和演繹推理的天賦。而在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誰能在公開資訊中快速選取有用的情報,誰就能成為福爾摩斯。
*本文由「愛範兒」授權轉載,原文:互聯網時代的福爾摩斯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洪婉恬
愛範兒連接全球創新者及消費者,跨界技術、文化、消費及創新,致力消費科技領域的產業評論、產品報導及社群連接,創造高品質的消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