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亞洲的老大,應該是美國?還是中國?

中國官員最近常說的口號——「亞洲人民的亞洲」,這是為了國內消費而採取的民族主義姿態,還是真正的政策轉變信號?
對「亞洲人民的亞洲」最權威的引述,是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講,他精心組織的辭令提出了中國的新地區安全秩序願景,顧名思義,在這個願景中,亞洲人將開始主導情勢。
習近平說,「亞洲的事情要靠亞洲人民來辦,亞洲的問題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
當然,這一願景包括了對亞洲安全結構的修正,美國的作用將大幅削弱。事實上,習近平間接批評現有以美國為主導的亞洲安全格局仍處於冷戰狀態,稱「針對協力廠商的軍事聯盟不利於維護地區共同安全」。自此次演講以來,底層官員和中國媒體一直以此為基調進行轉述。
乍一看,這一願景十分合理;畢竟,大部分國家都更願意在沒有外部勢力指手畫腳的情況下,管理國內和地區事務。但習近平的辭令,與中國長期以來對美國在亞太地區身影的立場,背道而馳。
自四十年前中美恢復邦交以來,中國美國的亞洲安全保障者角色一直刻意的曖昧。中國的務實領導人知道,美國的存在有助於遏制蘇聯(以及隨後的俄羅斯)、防止日本重新武裝、保持海路開放。他們也明白,他們缺少挑戰美國領導的安全秩序或提供可行替代方案的實力。
這也許正在改變。儘管一些分析家仍認為,習近平的「亞洲人民的亞洲」路線,只是防空炮,目的是鞏固他的民族主義者形象,但同樣有理由認為,這表明了真正的政策變化。儘管這一觀點尚不足以令人信服,但也不能完全否認。
習近平準備挑戰既成秩序,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在於經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建立了不少新發展機構,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絲綢之路基金,將向其中注入數百億美金,顯然這是向西方主導的多邊機構的挑戰。
一些中國戰略家認為,美國正在利用亞洲國家,特別是日本、越南和菲律賓,充當擋箭牌,遏制中國,簡而言之,美國在亞洲安全事務上的身影,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利益,必須將它除掉。
這將是一個可怕的戰略錯誤,其根源是對亞洲安全動態存在根本性誤解。大部分中國的鄰國,哪怕是韓國,都害怕不受遏制的中國霸權,而如果美國的安全保障被去除,它們就將面臨不受遏制的中國霸權。「亞洲人民的亞洲」將變成「中國人民的亞洲」。
基於此,有可能——事實上,但願如此——「亞洲人民的亞洲」將只是一個口號。事實上,習近平最近在中國的目標問題上的口風也有所緩和,最近他對中共領導人說,「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
但是,即使習近平這樣說,但出於歷史原因,「亞洲人民的亞洲」一詞仍有問題。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者以「大東亞共榮圈」作為帝國和征服野心的幌子。這一口號受到了廣泛的口誅筆伐,特別是在中國,因為它具有顯而易見的荒謬性。
這有助於解釋,如今「亞洲人民的亞洲」概念為何會遭受冷對待。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最聰明的做法,是永遠地拋棄這一概念。
裴敏欣是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管理教授、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非專職高級研究員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