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路上一半都是有錢人?被歸類為「準富裕」,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台灣路上一半都是有錢人?被歸類為「準富裕」,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台灣路上一半都是有錢人?被歸類為「準富裕」,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台灣路上一半都是有錢人?被歸類為「準富裕」,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一份將台灣人依「淨資產」多寡劃分5階級的「台灣財富金字塔」引起討論。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劉怡廷
商周頭條 2024/01/25
摘要
  1. 近期一份將台灣人依「淨資產」多寡劃分5階級的「台灣財富金字塔」引起討論,尤其台灣人財富在「準富裕」以上的比例超過一半。
  2. 許多人質疑明明被歸類為「富裕」、「準富裕」為何感受不到?
  3. 事實上,瑞銀調查統計的「淨資產」,不只包含金融資產,也包括非金融資產,尤其把自住住宅的價值也計入其中。
  4. 台灣人住房自有率高,有超過8成台灣家戶的資產價值來自自己現在住的房子,因此可動用的錢事實上應少許多。

近期一份將台灣人依「淨資產」多寡劃分5階級的「台灣財富金字塔」引起討論。

這個財富金字塔出自投資理財YouTuber「父母私塾–艾波」的一則影片。影片中以瑞士銀行(UBS)發布的「2023全球財富報告」數據,將台灣人依淨資產1.5億台幣以上、介於3000萬~1.5億台幣、介於300萬~3000萬台幣、介於30萬~300萬台幣和30萬台幣以下的標準做分層,引導觀眾依財富多寡,將自己歸類進「超級富裕層」、「富裕層」、「準富裕層」、「中產階級」或「小資&受扶養族群」。

其中,「超級富裕層」和「富裕層」分別佔台灣人口0.3%和3.5%,「準富裕層」則佔了48.4%。影片為此下了小結:「不論落點在哪,生在台灣已經非常幸福」,因為有一半以上的人淨資產超過300萬台幣,放進全球來看,相當是全球前13%的金字塔頂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財富金字塔 | 瑞銀
一份將台灣人依「淨資產」多寡劃分5階級的「台灣財富金字塔」引起討論。 (來源:截圖自Youtube 頻道「父母私塾–艾波」)

不過許多人對此提出疑問,我怎麼從來不覺得自己「富裕」或「準富裕」?台灣路上真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有錢人」?

為什麼不覺得自己「準富裕」?
台灣人,手上能用的錢比統計數字少

被歸進「富裕」、或「準富裕」的人,或對自己的落點感到知足,或對日常生活仍處處感受到的「拮据」覺得矛盾。

淨資產≠立即可動用現金

這體感落差其來有自。瑞銀調查統計的是「淨資產」,指的是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債券、股票等可直接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資產)加上非金融資產(主要包括房屋、土地)的市場價值減去債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須特別注意的是,這裡計入的非金融資產,算入了「自住房產」的價值。也就是說,一個淨資產500萬,被歸為「準富裕」階層的人,真實情況可能是100萬的存款加上一間市值1500萬的套房,再背著1100萬的房貸,而他現在手中可以馬上動用的「現金」其實只有100萬,若他的收入並不高,又得養兒育女、照顧長輩,其實完全稱不上寬裕。

台灣住房自有率

而這個情況在台灣是多數。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在台灣依舊普遍,住宅自有率高達85%,比日本61%、韓國56%高出一截。根據瑞銀資料,台灣人淨資產有30.9%來自非金融資產的市值。

白話文說,有超過8成台灣家戶的資產價值來自自己現在住的房子,而根據瑞銀資料,平均每個台灣人的淨資產,當中有3成無法立刻變現...甚至可能被房貸追著跑。

「準富裕」離有錢還很遠,但台灣財富已是亞洲前段班

雖然國際對「富裕」並沒有通用定義。但包括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花旗(Citibank)、高盛(The Goldman Sachs)等頂尖金融機構在進行財富管理業務時常以「高淨值人士」(HNWI, High-Net-Worth Individual)作為客戶門檻。

「高淨值人士」是以其「金融資產或可拿來投資的流動性資產(liquid asset)價值超過3000萬」為門檻,也就是手邊有大量可動用的金流來統計。而這是瑞銀此份報告區分出的——計入金融加上非金融資產,再包括自住房屋價值後介於300~3000萬之間的「準富裕層」,目前遠追不上的,他們在跨國財富管理企業眼中只能稱作「準客戶」而已。

不過,若依瑞銀調查資料畫出各個亞洲主要國家的財富金字塔,可看出台灣人淨資產高於3000萬的有錢人比例有3.9%,比中、日、韓等國分別只有0.6%、2.6%、2.9%都高,居全球第15,只低於新加坡的6.7%。324.8萬的淨資產中位數甚至高過新加坡298.5萬,遠超日本和韓國,居全球第12。即便貧富不均仍存在,但以整體富裕程度來看,已是亞洲前段班。

最符合台灣現況的財富金字塔

這份出自跨國金融業者對全球的研究,讓我們對台灣金字塔頂端階層的數量和相對全球來說的比例有更深理解,但這並非對台灣量身定做,階層跨度大,對台灣人來說,財富300萬和3000萬在同一階層感受當然差很多;統計上也一定有難以追溯的漏網之魚,包括龐大的地下經濟、富豪佈局的海外資產等。

距離1992年台灣政府上一次公布包含財富分配的國富統計,已超過30年,雖然每年依舊有所得分配的資料,但更重要的財富分配資料卻仍不透明,尤其台灣稅率幾乎是全球先進國家最低,台灣真正前0.1%富人,和台灣財富平均的差距、又和台灣後20%的差距有多少,是這波討論中可看出的大眾共同焦慮。

如何藉由更細緻的分層畫出最符合台灣現狀的「財富金字塔」,並從分配狀況中做更好的重分配,主計處表示,預計今年520總統就職前將公布答案。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住房自有率 財富金字塔 貧富差距 瑞銀 財富 資產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