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哪些治國主張?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公開發言整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哪些治國主張?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公開發言整理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2024 台灣大選 - 未來總統的財經申論題

焦點 | 時事分析

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哪些治國主張?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公開發言整理

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哪些治國主張?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公開發言整理
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賴清德等4位總統參選人,陸續發表國政主張。 (來源:商業周刊資料照)
撰文者:陳瑋鴻 整理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開打,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等主要參選人,透過行程公開發言和媒體採訪,發表其對治國不同領域的看法。以下是截至2023年9月14日,4位參選人於粉絲專頁上或於公開場合提及的看法節錄整理。(依參選人姓名筆畫排列)

1.兩岸關係
2.國防
3.產業經貿
4.能源
5.住房
6.交通
7.教育
8.司法
9.財政
10.社福


兩岸關係

侯友宜

6月23日,提出「兩岸一家人」的論述,並表示兩岸要在「對等」、「尊嚴」、「友善」底下和平交流,重啟務實來往,讓兩岸更加穩定。(聯合報

7月3日,支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 主張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政治現實。(聯合報

柯文哲

7月4日,先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貨貿」比「服貿」優先。(自由時報

7月18日,再提「兩岸一家親」,他認為「台灣不可以法理台獨」,並拋出「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論述。指出確保台灣現在的政治制度跟生活模式,是台灣的底線。(聯合報

郭台銘

7月17日,投書《華盛頓郵報》,認同「九二共識」,主張台灣需在一中框架基礎上直接與中國談判。(經濟日報

8月22日,八二三戰役65周年紀念前夕,在金門發表《金門和平倡議》,允諾投入2000萬美元籌設「兩岸和平倡議基金會」。(郭台銘粉專

賴清德

7月4日,以「維護台海和平方案」為題投書《華爾街日報》,表態支持維持兩岸現狀,主張維持現狀是符合「中華民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
提出保衛和平的四大支柱,包括強化國防威懾力、提升經濟安全、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伙伴關係、要有穩定且具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賴清德粉專

國防

侯友宜

7月4日,考慮恢復4個月兵役,但前提是「確定兩岸和平穩定」,並主張台灣應加強國防、提升自我防禦能力,也支持繼續對美軍購。(侯友宜粉專

9月3日,上任後將提高軍人薪資、強化個人專才與未來就業的連結,並全面檢討退撫法及人事升遷制度,確保國軍弟兄的尊嚴,無後顧之憂。(侯友宜粉專

柯文哲

7月5日,認為兵役役期「不用説4個月,1年也不夠」,主張國防布局應以網軍、空軍、海軍為主體,至於兵役制度則支持「募兵為主、徵兵為輔」。(聯合報) 9月3日,軍隊是國家命脈,主張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3%,軍事預算的人員維持、作業維持及軍事投資等3大部分,必須均衡分配,建立現代化的軍隊,達到國防自主的目標。(柯文哲粉專

郭台銘

5月2日,於高雄左營參加活動時,強調「備戰不挑釁,備戰不硬戰」。(聯合報

8月13日,提出「無人機」、「機器人」是國防好選項的概念。他以俄烏戰爭為例,欲效仿烏克蘭軍方用無人機對赴俄羅斯裝甲車輛的策略。(郭台銘粉專

賴清德

12月27日(2022),強調兵役延長,是將國家利益擺在政黨之前,對國家有利的事情就應該要做。(中時新聞網

5月21日,參加政大「政治進入大學!?-青年與主席有約」座談會中,闡述應增強國防、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讓極權國家不敢輕舉妄動,並強調「沒有主權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中央社

產業經貿

侯友宜

5月3日,主張台灣經貿不可只仰賴一個經濟體,並認為應仿效新加坡的例子,和多國多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應透過區域資源整合,共同營造企業「安商」友善環境。(自由時報

8月15日,強調政府要培育「護國神山群」,政府做到法規鬆綁,政府和企業也要投入先驅產業,包括:永續減碳、新能源車、高齡化、醫療生技、智慧城市和航太等,也必須善用台灣既有的資通訊、電機電子、半導體及AI優勢於各種產業。(經濟日報

柯文哲

7月21日,台灣不是沒錢,但都投入房地產、股市。錢應該往新創產業,或工廠、企業購併走,才能創造永續產業。認為政府預算不能過於分散、包山包海。(風傳媒

7月29日,針對科技產業,主張應透過「國際資金匯集」、「台灣新創產業發展」、「高級人才培養」三大關鍵策略。在美中貿易戰的環境下,大力發展AI產業。(風傳媒

郭台銘

4月27日,主張AI是下一個50年的未來產業。應善用「AI人工智慧」的技術,讓台灣中部非常先進的精密儀器產業,結合人工智慧,勢必能創造台灣下個50年的輝煌。(聯合報

7月4日,提出「五大國家經濟戰略布局」,內容包括重塑台灣在全球經貿戰略布局,成為G2供應鏈(美中兩極供應鏈體系)全球經貿樞紐。
思索三大產業(農業、工業科技業、服務產業)次世代龍頭明星,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發動機;協助中小企業因應變局,讓台灣成為「隱形冠軍」孵化器。(郭台銘粉專

賴清德

8月25日,提出「五大信賴產業」為其產業政策主軸,包括半導體產業、人工智慧產業、軍工產業、安控產業、通訊產業。(賴清德粉專

9月9日,打造安全、堅韌的半導體產業鏈,促進未來全球繁榮。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台灣的責任。(賴清德粉專

能源

侯友宜

6月7日,表示不反對再生能源,但大前提是「不缺電」。幾次大停電都讓人擔憂。並主張台灣必須將能源配比重新調整,尤其造成空污嚴重的,不管是燃煤或是天然氣,都要做好整備調整。(聯合報

8月9日,提出「2050能源願景」,主軸為「環境永續」、「國家安全」、「人民健康」、「有序轉型」。主要將核電正式列入減碳能源之一,並主張核一、二、三廠應檢修安全後延役,核四則是總體檢安全後重啟。
能源配比與時程,侯友宜規劃「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中央社

柯文哲

8月9日,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達40%」的目標期程,將零碳產業成為「台灣10年願景工程」。(中時新聞網

8月11日,提出能源政策,主軸為「能源潔淨」、「供應穩定」、「永續美好」。主張可將核電列入基載電力,但他認為核一已無延役可能,但核二、核三可在科學、安全前提下延役,並認為核四應儘速體檢後討論其未來。(中央社

郭台銘

6月20日,主張應儘速重啟核一、核二廠,並讓核三延役。對於核四的去留,則主張應召開公民會議凝聚共識。並開發小型核電廠,以及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等再生能源。(中央社

9月13日,指出台灣97%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絕對不可因為意識形態,而捨棄任何一種重要能源。(聯合報

賴清德

5月28日,曾表示可能將核能列為「戰時緊急情況」時的備用方案。(中央社

6月5日,強調會持續推動目前的「非核、減煤、增氣、展綠」路線,在2023年前投入9000億預算,延續「2050淨零排放」及「2025非核家園」理念。(聯合報

住房

侯友宜

7月16日,加碼提出五大政策,為「安心租」、「拚社宅」、「止炒作」、「挺青年」、「優先住」。(聯合報

柯文哲

7月16日,提出「三多力」居住政策,主軸為「大力蓋」、「大力改」、「大力補」。(中央廣播電台

郭台銘

7月21日,主張社會住宅是「窮人維他命」,他願意以公益性質開社宅公司,在板橋先示範,並於土城先蓋第一批社宅示範住宅區,盼達成「工者有其屋」。(聯合報

賴清德

7月6日,保障居住權的三大對策:支持房屋差別稅率、提高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額度、擴大租金補貼政策。(賴清德粉專

交通

侯友宜

6月9日,強調未來如果當選總統,會延長由中央補助3年的通勤月票政策,降低民眾負擔。(中央社

8月20日,認為「建立人本環境、擺脫地獄惡名」,主張落實改正不合時宜的交通號誌與標線。車讓人、強讓弱是天經地義;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行人好,台灣會更好。(經濟日報

柯文哲

5月28日,出席政大舉辦的「2024校園總統馬拉松」時,被學生問到會不會廢除道教規則機車應該靠右行駛、兩段式左轉的規定,回答:如果機車要左轉,就按照汽車的車道排成一排,不能只想權益不想有義務。(中時新聞網

8月20日,認為交通安全應該更注重統計數字等基礎工作。交通安全不應只是口號、不應只是願景,應讓人民感受安全。(台灣民眾黨官網

郭台銘

8月20日,交通工具都要「停、聽、看」,讓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能感到安全。(中央社

9月3日,建立大數據資訊平台,讓計程車司機「少一點空跑,多一點收入」。(蘋果壹新聞

賴清德

5月28日,承諾加強路權還給行人、制度面、宣導教育檢討3方面。(蘋果壹新聞

8月20日,乗持以人為本、智慧科技,落實台灣行人路權宣言等3大承諾。(中央社

教育

侯友宜

為儘速解決於2019年推動的108課綱亂象,未來上任後將立即召開教育相關會議,針對108課綱各面向問題進行檢討與修改。縝密規劃從學齡前、高國中小與大專教育的銜接方式,及其與職涯的對接內涵,讓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緊緊相連,並於一年內定案且調整完畢。(大學問

柯文哲

8月19日,台灣的大學學費應合理化、該漲就漲,將學費降低是因噎廢食。提高外籍學生比例到20%;促進產學合作,在學校設置專案教室。(聯合報

郭台銘

7月2日,提出高教改革5大主張:大學採用「2+2」課程設計、大幅提升高教資源、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減輕教授非必要的行政與招生負擔、召開教育國是會議。(郭台銘粉專

賴清德

6月20日,公私立學校學雜費1+3方案政策: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落差(補助差距5成)、經濟弱勢生學雜費減免的加碼、精進就學貸款措施。(公視新聞網

司法

侯友宜

7月16日,主張上任後會成立專辦黑金的新「特偵專案組」、嚴懲官商勾結。(自由時報

柯文哲

6月12日,坦言司法議題困難,最快方法找黃國昌當法務部長。(中央社

郭台銘

7月16日,司法己淪為當權者政治鬥爭工貝、無法保護百姓權益。(風傳媒

賴清德

7月29日,提出司法革新3大目標:當人民有需要時,法律服務常在;建構完整法律制度,打擊黑金槍毒詐;律師應貢獻專業,當台灣面臨專制與民主選擇時,引領台灣往正確方向走。(經濟日報

財政

侯友宜

9月8日,開徵45%的富人稅,總合所得逾1000萬、薪資占不到3成者,所得稅調高45%;收入56萬以下上班族,所得稅減半。 放寬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的加薪抵扣: 上市櫃公司,公司提撥稅後盈餘為員工加薪比例超過百分之一,超過部分扣抵當年營利所得額,可提高至150%。 中小企業,抵扣稅額額度由130%提高到200%。為30歲以下加薪,扣除額度由150%提高到220%;為青年加薪可扣抵稅額年齡,則由24歲放寬到30歲以下,擴大受惠年輕上班族群。(侯友宜粉專

柯文哲

6月13日,強調擔任台北市長期間,非常強調財政紀律,要想留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中央廣播電台

郭台銘

8月25日,以「永續、穩健、願景」為主軸,提出5大主張:政府重大政策與預算,都應將「永續、穩健、正義」列為評估與考核項目;修正《預算法》關於特別預算相關規範,明確適用範圍;彈性調整(限縮)舉債額度上限,嚴守財政紀律; 一定金額以上「特別預算」,立院應採「更高門檻」;強化監察與審計功能,有缺失就該移送監院與檢調。(郭台銘粉專

賴清德

8月28日,表示政府利用歲計賸餘補助勞健保、投資台電,目的是要穩定物價,希望能夠控制消費者物價指數在2%以下。(中央社

社福

侯友宜

8月29日,提出四大主張:80歲以上長者取消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看護移工;看護移工與長照體系整合,推動長照專業人力與知識介入;就安基金直接補助顧主聘用本國看護;提升照護員薪資及工作環境。(中國國民黨粉專

9月7日,在排富前提下,65歲老人健保免健保。(中國國民黨粉專

柯文哲

9月7日,表態支持代理孕母解禁、尊嚴善終法(安樂死)主張。(柯文哲粉專

9月8日,公布8大醫療綱領:
1.提高醫療衛生支出達到GDP8%,醫療本業可以收支平衡、尊重智慧財產權。
2.提倡健康生活型態,包括運動減重減菸、推廣癌症篩檢、三高控制、健康檢查。
3.增加公費疫苗種類(輪狀病毒、腸病毒、加強型水痘)、減輕家庭負擔。
4.落實家醫、分級、轉診、論人計酬。
5.放寬自費醫療市場,包括單人病房解禁、保障健保房,以及新藥、新醫材核定後,在核定健保給付前,先開放自費市場。
6.提供全責醫護。
7.老弱申請幫傭移工(不需巴氏量表),失能申請照護移工(簡化多元評估方式)。
8.65歲以上老人長者健保費全額補助。(柯文哲粉專

郭台銘

8月24日,提出0到6歲國家養、老人生活津貼排富發每人每月1.5萬增加老農津貼。(自由時報

9月1日,談到少子化議題,提出「生一個孩子,讓你多養一隻寵物」。(聯合報

賴清德

8月28日,允諾加強落實「社會福利基本法」、檢討「社會救助法」貧窮線、推修法或立專法彌補社福法規不足。(中央廣播電台

9月8日,提出3大目標:推動癌症防治計畫2.0、生醫產業升級及長照3.0。(賴清德粉專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您認為DeepSeek對全球AI發展,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1. 加速AI技術發展,降低應用門檻
2. 顛覆以美國為主的AI遊戲規則
3. AI股泡沫化可能性增加
4. 美中科技戰更加劇烈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美中AI爭霸,新狠角色DeepSeek解析…川普、輝達、台積電前景暗淡?
產業政策 國防 2024總統大選 賴清德 郭台銘 長照政策 兩岸關係 總統大選 九二共識 能源政策 侯友宜 柯文哲 台美關係 交通政策
2024台灣總統大選
2024台灣總統大選
商周編輯部
展開箭頭

2024年總統、立委選舉將於1月13日投票。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搭檔、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搭配吳欣盈,由3組人馬角逐總統大選之位。《商業周刊》帶您掌握最新選情動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