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明年第一季全民有疫苗可打?傳年底前生產百萬劑

1. 行政院百億疫苗採購案傳出新方案,有意向英國牛津大學爭取新冠疫苗技術授權,由國衛院、台康生技開發,並由台康生產。
2. 台康著手規劃,期許年底前先完成百萬劑疫苗生產。
新冠疫情續燒,政院百億疫苗採購預算傳出最新方案,有意向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爭取新冠疫苗技術授權,由國衛院、台康生技(6589)開發,並由國家隊之一的台康承接生產。
行政院已編列約188億元特別預算,除了補助疫苗研發及臨床試驗的20億元、「因應疫情準備金」53億元外,另有「疫苗採購預算」115.5億元,期許能在明年首季,讓全民有疫苗可打。
疫苗採購方面,行政院規劃三個方案,前兩案已曝光,包括一、本土自行開發製造,二、全數向國際採購,而最新的第三案則是折中方案,即爭取國際授權、台廠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日前指出,爭取國際疫苗廠技轉,並在台灣廠製造,應是台灣目前最快擁有新冠疫苗的方法。業界認為,第三案或最有可能獲政院拍板。
對於第三方案,據悉,國衛院已提交資料予牛津,台康也著手規劃有關事宜,期許年底前先完成百萬劑疫苗生產。雙方合作的前提是,台灣須承諾明年之前生產至少1億-1.2億劑疫苗,滿足國人防疫所需後,其餘依成本價提供給全球新冠疫苗資助計畫(COVAX),再由COVAX分配至其他國家,協助他國抗疫,而政府則須給予逾百億元預算支持。
台康生技是國內蛋白質藥品委託開發製造(CDMO)廠,背後大股東就是政府,可協助新冠疫苗進行原液生產及無菌充填,因此成為政府爭取國際疫苗在台生產的主要洽詢對象。針對傳聞,台康生技表示「不便回應」。
國光、高端、聯亞等本土開發疫苗,至今臨床試驗未啟動,但是政府為了超前防疫,在疫苗的量產及採購規畫早已超前布署。
另外兩個方案日前已陸續揭露,第一案,是全數對外採購。疾官署曾表示,政府已洽詢賽諾菲(Sanofi)、默沙東(MSD)及葛蘭素史克(GSK)三大藥廠以及疫苗採購聯盟COVAX,表達採購意願。
第二案,由國光、高端及聯亞生等本土疫苗廠開發、生產,三家公司最快8月下旬起,陸續啟動臨床試驗,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強調,今年12月有20至30萬劑可供應醫護人員使用,如果臨床一期順利通過,明年農曆春節前可備妥200萬至300萬劑疫苗供國人使用。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游羽棠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