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製造業又響起「空襲警報」...台灣準備跟進抵制華為前,蔡政府該面對的2個現實!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製造業又響起「空襲警報」...台灣準備跟進抵制華為前,蔡政府該面對的2個現實!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製造業又響起「空襲警報」...台灣準備跟進抵制華為前,蔡政府該面對的2個現實!

製造業又響起「空襲警報」...台灣準備跟進抵制華為前,蔡政府該面對的2個現實!
撰文者:dolin66

美中貿易戰啟動後,川普政府全方位對中國大陸施壓,多次聲稱中國大陸企業竊取美方高科技機密,近更以銀行及電信欺詐、妨礙司法,以及竊取商業機密等23項罪名,起訴陸企華為及其首席財務長孟晚舟,並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申請,歐盟也在研議是否加入抵制的行列;國內台南市政府也已經宣布,禁止所轄單位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資通訊產品,中央政府也說正在研議全國性的限制政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抵制華為的作法,主要原因就是資通訊安全考量,認為華為這種跟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除了得到政府不合WTO規範的補助外,更可能將透過商業併購甚或竊取等方式取得之商業秘密,提供與中國大陸政府使用。

但骨子裡美國擔心的是,中國大陸在5G技術的進展,已經嚴重威脅美國在該領域保持技術全球領先的地位。換句話說,就算美國找不到華為竊取機密、違反美伊朗禁運等違法的事證,川普政府也一樣會對中國大陸其他相關領域的企業出手,因為這是整個通訊產業領導權之爭,誰能在5G技術上搶到先機,未來軟硬體的商機無可限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我政府有意朝著限制華為等中國大陸製商品的方向前進,但好像迄今也提不出來,使用陸企華為等中國大陸製產品,真的造成機密洩漏等真實案例。

另外不曉得政府有沒有注意到,臺灣許多重要的電子廠商,都是華為供應鏈的要角,根據華為2018年自己公布的核心供應商名單,臺灣上榜的企業就有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南亞科技、富士康、滬士電子、欣興電子、晶技股份等公司。

未來若華為感受到美政府對其壓力日增,甚至可能採取出口禁令等更嚴峻的制裁行為時,該公司會不會要求臺灣主要的零件供應商,把華為所需零件,通通移至中國大陸境內生產?這凸顯兩個嚴重的問題,其一是可能迫使台商將原來在臺灣本地生產的零件,移往中國大陸,減少本地電子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其二則是將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後,相關技術恐怕更容易遭到陸方控制、複製或學習,繼而讓兩岸在關鍵電子零組件的技術差距持續縮短,對於臺灣經濟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潛在的重大利空。

所以政府如果真的因為政治上的理由,配合美國對華為等陸企的施壓手法,除了要先思考,如何應對工作機會及技術外流問題,在政府全面配合美方要求前,可否適時爭取對我企業有利的回饋,例如讓我方5G相關產業與美5G產業鏈間有所連結,而不要只會要求臺灣企業配合政府維護國家安全,放棄中國大陸市場,卻沒辦法替臺灣廠商另外創造其他非中國大陸的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我其實很好奇,如果政府的出發點真的是要維護全國資訊安全,那除了中國製產品外,應該要求政府機關一律不得使用微信、Line等外國軟體討論公務,因為政府應該也沒辦法保證,Line有沒有被中國大陸或其他有敵意的外國政府利用吧!不然乾脆自行研發供所有臺灣公務機關使用的通訊軟體,因為越封閉的通訊系統,其保密的效果越好,也可以藉研發此系統之便,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給臺灣的相關企業,更能間接達到刺激經濟成長效果。

經濟永遠是人民最在意的事情,老是要自己的企業不能吃特定草,最終挨餓的一定是臺灣本身的經濟!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陳慶徽

貿易戰 華為 美中貿易 中美貿易戰 鴻海 製造業 聯發科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dolin66
展開箭頭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