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用AI找工作,每週自動投140封!好用嗎?

- 傳統求職流程包含修改履歷、填寫基本資料、撰寫自介信等,平均需耗時34個小時。
- 投遞每個職缺則需2.5分鐘,公司規模越大、申請流程越繁瑣,所需時間越長。
- AI工具如JobCopilot、ApplyPass、LazyApply可自動化履歷投遞,降低時間與成本,平均每份職缺花費不到新台幣8元。然而,這些工具仍以公版履歷為主。
你有想過投遞一份履歷,包括修改履歷文字、填寫基本資料、自介信等一路到送出。這樣一套重複的流程,應該值多少錢呢?
投履歷價值多少錢?
我們先分成「調整履歷」與「投遞職缺」2個步驟。計算投遞履歷的價值,主要用時間成本來考量。
調整履歷
根據美國一位求職教練的2022年統計,一份履歷平均需要34小時來完成。越資深的職位相對需要的時間越久,因為要更瞭解職缺方的需求並收斂自身經驗。而專業寫履歷的服務在美國,平均是631美元一份。
我自己在丟海外工作的前幾份履歷也花好幾天,一直在精修字句,每看到一個缺就細部調整,但投出去都石沈大海。儘管後來有幾個主要的求職模板,仍不知道在修改履歷上花了多少小時。
投遞職缺
目前查到的統計數據顯示,應徵一份職缺平均需要2.5分鐘。
美國有一位Berkeley的經濟與哲學系畢業生,一開始先擔任PM與數據分析師,後來在疫情間轉職軟體工程師,以下是他在Hacker News分享的統計數據分析:
1.平均來說,申請一份工作大約需要兩分半(162秒)。
作者提到,如果沒有使用像是LinkedIn的Eazy Apply這類的投遞輔助工具,而是打開一個個網站應徵的話,台灣與香港所需的平均時間會更高。因為要填寫的基本資料比較多,這數據跟我投職缺的體感差不多。
但從他的敘述與留言得以推測說,資料來源應主要來自於申請美國的工作,包括工程師、分析師等的職位。以及假設固定一份履歷並單純測試投遞時間,改履歷的時間與成本另計。
2.公司規模越大,投遞時間越久。
當公司的規模翻倍時,申請時間會增加5%。如果公司規模擴大10倍,申請時間會增加20%
3.政府機構所花費的申請時間最長,其次是航太和諮詢公司。
4.申請時間最長的是美國郵政局,共花了10分12秒。
通常來說,規模越大、成立時間越久的公司,由於累積了更多過往經驗,或是特定單位有特殊需求,往往會設置更多規定與額外的申請問題。
例如,美國大型企業在求職過程中,通常會詢問應徵者的種族背景及是否曾有殘疾(Disability)。甚至有些公司在初期階段就要求提供推薦人(Reference check),但這對求職者而言可能太早了。
5.最快的投遞時間只花17秒。
文藝復興科技有限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由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Jim Simons)創立。我到該公司網站隨意打開了一個職缺,需填寫的內容很少,只有基本資料、履歷、自介信與一個6+9等於多少的驗證問題。
對應越新穎的產業如量化交易與區塊鏈,「通常」比較不會長篇大論,求賢若渴。
6.舊型的應徵者追蹤系統(ATS),會讓申請時間延長最多128%。
應徵者追蹤系統像是Workday和Taleo等工具,尤其Workday可以說是我丟過職缺網站中最常見的阻礙。
原因是Workday需要你創建一組帳號密碼,並要求密碼必須包括中英文、大小寫、數字與符號。此外,還得填寫一項項基本資料和學歷、工作經歷,甚至得另外輸入上傳履歷檔案,這跟台灣許多公司一樣。
但由於太多公司都仍是在用Workday,像是Nvidia。可以找到相關Plugin來自動化來減少投遞時間,像是simplify.jobs與 Workday-Application-Automator。
AI時代的履歷投遞
同一篇貼文也有提到,履歷的精髓在於能得到回應,進入到篩選階段。此時客製化就很重要,因為客製才能更對應公司方的需求,見人說人話。而在大型LLM出世後,履歷投遞也變得更智慧。
一個叫JobCopilot的服務主打自動丟履歷,包括AI自動打造履歷與自介信、紀錄回應、模擬面試與Offer談判等。基本方案收費每週約收9美元,每天最多投遞20封職缺,7天可以投140個職缺。平均下來,一個職缺花費不到新台幣2元。
不過,該服務除了自動投遞外,其他功能與ChatGPT類似。
我付費使用這家的功能,確實是可以自動投遞,但投遞時仍使用公版履歷。還沒有特別看到客製化履歷與Cover Letter的功能。該程式宣稱的模擬面試、職涯建議和Offer談判功能,更像是用設定好的ChatGPT Prompt進行對話,整體來說不太推薦。
還有一個工具ApplyPass,功能差不多,但沒特別提到模擬面試與薪資談判。免費版每週可以最多幫你丟7封履歷;基礎版費用是每月99美元,每週最多丟100個職缺,平均每個不到新台幣8元。試用版可以免費丟100間。
這工具限制比較是在科技業的,這些自動投遞工具多數以LinkedIn為主要投遞平台。也正因這些自動投遞氾濫,同時也是為何建議最近用LinkedIn投遞都建議下修回應率標準,僅有25%。
我自己覺得CP值最高是LazyApply,基本功能差不多,但涵蓋LinkedIn、Indeed、Glassdoor等平台。99美元每天最多投150封履歷。如果可信度夠高,那CP值遠勝過其他服務。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類似服務是在2024年中,約200美元投遞100封職缺,平均每份職缺新台幣65元左右。如果你投遞履歷的成本比這更高,那確實該考慮更換與調整策略了。
AI 時代,投遞履歷也該更智慧化。
*本文獲「George Chan」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