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張忠謀教我的事:不隨便說「不好意思」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
「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我從沒看過他這麼生氣。攝影記者料想我們可能會被教父趕出門,正打算收拾燈架走人。
沒想到,不到60秒,教父迅速整理自己的情緒:「你接下來的問題......,」繼續往下一個流程走。那一刻,教父的EQ讓我佩服。
多年前的這一次採訪,我至今歷歷在目。
張忠謀說得對,我在原來題目外夾帶了敏感的人事問題:台積電撤換接班人,確實是個陽謀。
但在訪綱之外,見受訪者反應、提出其他提問,本來就是記者必須有的技能,只是一般受訪者通常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彈。
我理解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所以他的情緒我一點也不意外,但他對用字的精準講究,完全不容許模糊空間,是我意料之外。
這點也能看出張忠謀對「誠懇」的重視。他曾說,對待員工一定要誠懇,「誠懇跟老實不一樣,員工做好要說、做不好也要嚴厲的說出來,不滿意下屬卻不讓對方知道,這不是誠懇。」
經過這次震撼教育,我從此對這四個字刻骨銘心。除非我真心覺得抱歉,否則絕不輕易說出「不好意思」。因為我始終忘不了張忠謀的那句話:「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
此後,別人跟我說「不好意思」,我也習慣以張教父的標準來感受這句話。
我的結論是:這句話,真的還是少說為妙。說多了顯得矯情,也沒有自信、自貶身價。
另一個體會則是,隨著管理職位的升高,我發現,自己的字斟句酌程度也越來越高;不管是部屬的書面或口頭報告、客戶的往來應對等,一字一句,我都越來越敏感。
我想,這應該是CEO的通病,或把它稱為「CEO精準症候群」吧!
當承擔的責任、風險越來越大,言語上的差之毫釐,執行到最後極可能失之千里。
又或是「一葉知秋」,從字句間的線索回溯,極可能反映說者真正的認知、心態,所以,實在是不得不謹慎、不得不敏感啊。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