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轉行轉職,最怕過去的努力白費!提高勝率、不怕歸零的一個方法

1.「換跑道」這件事,是人生常態。有時我們能主動選擇,有時只能被動接受,它是一個常見的過程,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恐怖。
2.面對換跑道的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mentor」,尋找那些有過類似經驗的前輩,虛心請教,他人的成功經驗能帶來極大勇氣。
我大學唸的是台大土木系,畢業那年正是2000年網路火紅的時代,看到了網路帶給世界這麼大的改變,再加上自己對土木系所學不大有興趣,因此很想轉換到網路相關領域。
對於正要去當兵的我來說,這實在不是個換跑道的好時機。於是我買了2本書帶上成功嶺,用每天1小時的休息時間,拿著信紙在紙上練習「寫程式」,放假再把紙上的程式碼輸入到電腦裡,看到螢幕上跑出原先想像的結果,就覺得很開心。
「換跑道」的恐懼:割捨了經驗、白費了光陰
但,即便有了一點點的程式基礎,對於「換跑道」這件事,我還是充滿恐懼。想到大學4年唸的是土木,要割捨這些去一個全新的領域,內心常常天人交戰,最大的心魔還是「恐懼」。
我因此找了很多老師和前輩請益,有位長輩跟我講了一句很受用的話。他說「換跑道最難的是下定決心,當你做完這個決定,就成功50%了。」
那段時間,我常讀一本書《誰搬走我的乳酪》,是2隻老鼠和2個小矮人的故事。他們都在迷宮中找到乳酪,當乳酪快吃完時,小老鼠勇敢跑進迷宮找新的乳酪,2個小矮人卻停留在原地,不敢踏出那一步。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位小矮人克服了恐懼,出發去尋找乳酪。乳酪比喻生命中我們想追求的事,跳進迷宮指的就是轉換跑道。
這本書沒幾個字,每天早上我睡醒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本書很快再讀一次,每次讀完就又獲得一些力量。有時候,我會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一些鼓勵自己的話,幫自己打氣。
接下來,我在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上了幾門資工系的課。隔年,順利申請到了史丹佛大學的電腦科學研究所。剛入學前幾個月,我心中非常害怕,常覺得自己少了什麼,過了2個學期,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的大腦有一半是土木,一半是電腦科學,我興奮得不得了,因為我知道從那天以後,我已經成功轉換成為一個「資工」人。
職場不變的法則,就是「一直在變」
原以為人生就會從此平順,不再有太多轉變,但後來發現,「換跑道」其實是人生常態。畢業後我到Yahoo!工作,擔任「搜尋引擎」工程師,結果有天一覺睡醒,就被通知,自己從「搜尋引擎」工程師變成了「影音」工程師。因為公司要發展影音產品,這次的改變不是我選擇的,而是自己發生的。
又比如,後來我離開公司創業,從工程師切換成創業者,手上的名片從一家人人聽過的公司,變成沒人聽過的小公司。又在從事網路創業的這幾年,做了20多個不同的服務,每次都是一個改變。
「換跑道」是人生常態。有時是你主動選擇,有時你是被迫選擇。但不管如何,它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也沒有我當初想像得可怕。
回想當初從土木系轉到資工系的故事,也許當時太年輕,沒辦法正面看待這件事,心裡只怕:會不會因此浪費了大學4年。後來進入職場,才發現過去的經驗帶給我多大幫助,即使土木系所學看起來並不相關,但這所謂幫助,卻可能是源自於我曾受過的不同訓練、過去認識的朋友師長,以及我不完全是資工人的思維。
我很慶幸自己曾有這些換領域的經驗,我並不會因為過去花時間累積這些其他經驗而少了什麼,相反的,這些過去經驗提供了我不同視野去看待事情。
「換跑道」第一步:找到你的mentor
回到大學剛畢業時很惶恐的時期,我做的事,是去找曾經換過領域的老師請益。當時的我,努力看學校網頁各科系老師的資料,看看有哪些老師在求學階段曾換過跑道,主動寫Email給這些老師,請他們給我30分鐘的請益時間。一次次跟這些老師交談,看到別人真實成功的經驗,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勇氣。
工作和創業也是如此,你必須要常看到有人這樣做過,才會覺得可能。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mentor,在不同階段,你會需要不同的mentor,如果你正打算換領域,那你應該去跟曾經做過類似事情的人請教。
就如同當初激勵我的前輩所說。一切最難的,就是最初的決定,下了那個決定,就完成了50%。我相信,多數時候這是真的。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
商周大調查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郭家齊(Andy Kuo),網路連續創業者。過去14年來,曾創立超過20個不同的網路服務,對創業有著滿滿的熱情。最新的創業題目是PopChill時尚轉售平台,希望用可規模化的方式解決永續時尚議題。
曾任多年軟體工程師,喜愛工程和商業的結合,尤其喜歡從0到1想出商業模式。長期觀察職場各種議題,努力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
PopChill: https://www.popchi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