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AD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人生低谷時,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心理學家失去女兒後,這樣走出陰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人生低谷時,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心理學家失去女兒後,這樣走出陰影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人生低谷時,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心理學家失去女兒後,這樣走出陰影

人生低谷時,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心理學家失去女兒後,這樣走出陰影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Hayden
創新拿鐵 2020/10/05
摘要

創新點:捫心自問:「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

本文三大重點:1. 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日常生活。2. 缺乏實證的「專家建議」等於「紙上談兵」。3.強化心理韌性的三種方法。

Lucy Hone是位協助人們走出逆境的心理學家,當她的家鄉紐西蘭發生大地震時,她以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幫助災民。但有一天當她自己成為受害者時,她才瞭解所學的方法對於悲傷者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於是她以自身為實驗對象,花了5年的時間,重新找到了讓人們走出傷痛的策略。其中有3個方法,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

1. 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日常生活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統計,COVID-19全球感染人數累積已達3,100萬人,有超過97萬人喪生。疫情期間,許多人歷經失業,失親及失去朋友的傷痛,亟需外界伸出援手與陪伴。專研「心理韌性」的科學家Lucy Hone表示,人一生中多少都會經歷天災人禍等逆境。當心力交瘁時,如何走出傷痛,堅強迎向未來,成為決定往後生活品質的關鍵。

Lucy Hone 2003年在美國賓州大學取得「應用正向心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開始研究「心理韌性」,與她的指導教授一起訓練自阿富汗返國的110萬名美軍,協助他們的心智能像身體一樣健康。對她而言,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日常生活,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結束訓練之後,Lucy Hone回到家鄉——紐西蘭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開始她的博士研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D

2011年,基督城發生芮氏規模6.3強震,Lucy Hone為了幫助災民走出震後期,決定暫停學業,與官方及民間組織合作,從事各種社區服務。她將所學有關如何增強心理建設及復原的想法及作法,毫不保留地應用在災後重建上,她認為這是她發揮所長的最好時機。但2014年的一場家人意外,卻讓她對過往所學成就徹底改觀。

2. 缺乏實證的「專家建議」等於「紙上談兵」

當時Lucy Hone與好友兩家人一起開車出遊,她12歲的小女兒Abi坐在好友車上,被一輛違反交通規則的汽車撞上,車上3人全部喪生。Lucy Hone頓時從輔導他人的專家,轉變為亟需專家輔導的受害者,但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些「專家」給予的建議。

這些「專家」告訴Lucy Hone,她可能會與丈夫分居,甚至離婚,她可能會患有精神疾病。Lucy Hone覺得這些提醒根本是落井下石。他們給Lucy Hone的文件中,列出悲傷者會經歷的5個階段:生氣、談判、拒絕、沮喪,接受。輔導員告訴Lucy,未來5年,她可能都會在悲傷中度過。

Lucy Hone不禁想:「難道我的餘生,都要在這樣的悲傷中度過?」她知道專家的建議是出於好意,但對她毫無幫助。她不需要別人提醒她情況有多糟,因為她覺得她已經夠慘了。此刻她只需要一項,就是「希望」,以及一段能讓她走過悲傷、痛苦,並能在盡頭看見希望的旅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Lucy Hone不甘於這樣的結果,她決定以自身為實驗對象,找出真正能帶領悲傷者走出陰霾的有效方法。經過5年研究,她終於建構了一套可行的策略,並取得奧克蘭理工大學(AUT)公共衛生博士學位 。其中有3項認知及方法,是她認為最簡單易學,也最重要的方法。

3. 強化心理韌性的3種方法

方法一:人生並不完美,有缺憾是正常

人們喜歡完美,也追求完美,因此社群網站上到處充斥著看似完美的照片與內容。但其實人生並不完美,快樂也不會是常態。當你遇到倒霉事時,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是忿忿不平,還是坦然接受?記住,「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是大是小。

當Lucy Hone的小女兒發生車禍時,她不只一次吶喊:「為什麼是我 ?」但當她瞭解到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壞事,受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時,她便不覺得自己過得比別人苦,忿恨不平之情便會放下。心理韌性強的人知道,人生難免受苦,但要過得苦或樂,則完全看自己。

方法二:把心放在周遭好事上,不要被壞事吞噬

人類為了要生存、避免危險,會自然將注意力放在潛在威脅上。這個進化的結果,內建了我們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有助於我們應付危機。以前的社會較單純,人的思緒尚不會被負面消息占滿。但現代社會每天都有負面資訊襲來,我們如果不調整心態,可憐的大腦便會被各種威脅占據。

有些威脅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有些則不行。心理韌性強的人會評估情況後,聚焦在可以改變的事情上,並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部分。如此他們便不會被壓力壓垮,並能將注意力轉移到周遭的好事上。在心理學上,這稱之為「發現價值」(Benefit Finding)。

當憾事發生時,Lucy Hone被負面情緒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她對自己說:「你不必被這種感覺吞噬,你要活下去,你有許多活下去的理由。不要聚焦在你所失去的,連帶也失去你所擁有的。」她試著往好處想,例如她的小女兒走得很快很突然,至少沒有長期生病、飽受煎熬;她還有兩個兒子活下來,她有責任給他們正常快樂的生活。她也感謝親友及社會給予她的支持及協助。

把注意力聚焦在生活中的好事,對我們的身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2005年科學家Martin Seligman進行了一項實驗,要人們每天想3件周遭的好事,6個月過去後,這些人變得更加感恩,也更快樂。為了要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事情,Lucy Hone在廚房掛了一張粉紅色的牌子,提醒家人每天都要感恩。

方法三:捫心自問:「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

心理韌性強的人會自問:「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在幫我,還是在害我?」透過整理思緒,找出對自己有益的行動。Lucy Hone常會反覆自問:「我應該去審判現場看那位肇事駕駛嗎?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她後來選擇不去。她也常在深夜拿出女兒的照片,看完後更加沮喪,於是自問「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然後決定把照片都收起來,讓自己好好睡一覺。

Lucy Hone寫過許多有關心理韌性的文章,這個「自問」的策略帶給讀者的迴響最大。許多人問了自己後原諒了家人,少喝了一些酒,或是在考試、升遷時協助釐清想法及行動,便能做出有利的決定。

人生的道路不會一直平順,有時難免會出現坑洞。當心裡有疙瘩時,要設法將它撫平,再繼續往前邁進。但如果眼前出現的是巨大鴻溝,沒有辦法填平時,要設法跨過去,否則你將無法走出陰霾,到達彼岸,看見新的世界。

Lucy Hone的3個方法並非魔法,無法讓悲傷消失,但能在你自我封閉,不自覺走向會受傷的岔路時,重新回到有益的道路,並能教你敞開心房,發現周圍的美好。這些方法還能應用在求學、就業及親友相處等各種情境下。只要你認清生命的本質,留意旅程中的美好,並時時自問現在做的是否對你有益,相信便能在崎嶇的道路上,保持燦爛的笑容。

*本文獲「創新拿鐵」授權轉載,原文:面對逆境時,心理學家的建議完全沒用!她花了五年重新學習,找出人生低谷時,我們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憂鬱情緒 心理學家 走出低潮 悲傷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展開箭頭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發起。分析全球的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把他們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職場能力」、「人生能力」。啟發讀者「四」項全能,打造拿鐵般濃郁、香醇的人生。

更多創新案例:https://startuplatte.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相關文章
廣告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