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當鋪老闆秦嗣林,從小父親經商失敗,家中負債,高中輟學,到當鋪裡當學徒。作者開業的第一筆生意就遭遇騙局,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失敗,最後奮力打拼成為市值上億的大老闆。
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生命中的「原罪」,可能是家庭、健康,或是難以改變的逆境,這些都是垃圾,丟不掉。但世上有許多人,因為「情緒垃圾」不斷破壞自己純淨的心靈。
很多人問我:「你都快要六十歲了,現在才紅,會不會太晚了點?」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心裡已經思考過許多遍,早已有答案。
自從十二歲第一次掀起當舖的門簾後,我就和這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但我始終背著兩個「垃圾袋」在身上:一個是自公元四五○年起出現當舖事業至今,累積多年的負面形象;另一個垃圾袋則是來自向當舖求援的失意者,他們帶來了龐大的負面情緒垃圾。
一般人對當舖有很多誤解,最近還有一位老師問我,當舖業是不是很喜歡「流當」(逾期不贖)? 然而其實不然,當舖如果流當率高於20%,就會由金融業轉變成銷售業,成本將會大幅提高,營運肯定會出問題;而流當率趨於零的話,反而才能獲利。就是因為外界的不了解,所以我在這幾年才會積極出書、上電視,目的就是想扭轉大家對當舖的負面印象,希望大家有更真切的認識。
而這兩個垃圾袋,其實從我退休後就可以拋開,但實在不忍我的學生還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養家活口,我希望他們能挺起腰桿子做生意,別像我的孩子,小學時都不敢跟人說爸爸是開當舖的。
但同時我心裡也清楚,人與人之間只要有「金錢關係」存在,十之八九會不如意,所以我也很清楚知道,這兩個垃圾袋我無法丟,只能減量。
我的垃圾減量工程,最重要的是改善當舖的經營方式,展現誠懇和專業,並且主動關心客人。這麼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我認知一個真理,那就是人在飛黃騰達時,說話很假;但在失意落魄時,說話卻很真。會登門來當舖的人多是不如意的人,丟「垃圾」的客人留下了負面情緒,帶著愉悅而歸,本來就是當舖的社會功能。因此我也非常願意多給客戶一些關懷,提供義務性免費的貨品鑑定,減少民眾上當吃虧的機會。
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生命中的「原罪」,可能是家庭、健康,或是難以改變的逆境,這些都是垃圾,丟不掉。雖然可以對人傾訴,但也不過只是把垃圾「複製」給別人而已,自己依舊沒有放下。在這樣的時候,特別要防的是「鑽牛角尖」,此一行為就是在製造垃圾,尤其是遇到金錢和感情的問題,垃圾產生的速度更是奇快無比。不鑽牛角尖,不增加垃圾,其實也就是一種垃圾減量的方法。
大家都以為我很圓融,其實我自幼就自命不凡,常常得罪人。十二年前,我被趕下當舖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一職,當時很不能接受,花了一至兩年的時間,終於想通了,重新和會員們積極往來,改變孤芳自賞自以為是的觀念。但對於當舖經營的求新求變求正義,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停止,因此在十二年後,我被聘回台北市當舖商業同業公會擔任榮譽理事長,這就證明路遙知馬力,垃圾減量可以走得更遠。
每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客戶,他們帶著喜、怒、哀、樂到當舖來,讓我學到人生聚、散、得、失的無常,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背負著的包袱,即使是外表看似光鮮亮麗的人也是。許多包袱或許無法完全卸下,但卻要去思索出減輕負擔的方式,不鑽牛角尖,讓自己活得更自在開心。
1958年出生於基隆,國中時因為父親的期許而到台北念書,當時借住的地方剛好就是一家當舖,因此開始了與典當交易這個行業的緣分。17歲那年,家中遭逢變故,因而毅然一腳踏進當舖業,沒想到一做就是近40年。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份工作。
正式進入當舖業之後,不僅努力端正當舖給予人的較為負面形象,也積極參與推動當舖法,同時不斷跟著時代求新求變,並以父親秦裕江的名字成立獎助學金,更曾擔任台北市當舖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現任為大千典精品質借(當舖)機構執行長。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當舖只是暫時的過繼站,借錢或買賣,沒有人願意久留。但對於他來說,典當的卻是自己的一輩子。在許多報章電視媒體皆可以看到他蹤影,例如,《蘋果日報》、《天下雜誌》、《自由時報》、《國民大會》、《一袋女王》、《年代向錢看》等。
愛書人來讀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