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撰文者:劉秀枝
教育online 2017/01/04

2016年10月秋風颯爽,兩位內科醫師同學和一位外科醫師同學精心籌劃9個月的「台北醫學院入學50週年同學會」隆重展開,國內外83位同學連同眷屬共129人,參與這場獨具創意的聚會。

許多同學畢業後就沒見過面,因此大家都掛個名牌。有人凍齡,一照面就能叫出名字;有些經過歲月洗禮,仔細端詳才能看出昔日面貌。

一位眼科醫師同學獨挑大梁,編製精美彩色紀念專刊,每位同學佔1~2頁篇幅,學士照、近照並陳,並加上得意生活照,回味無窮。封面是當年畢業旅行在阿里山神木前拍的團體照;如今神木被放倒,青春年少都成了熟男熟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共同的語言:幸福、感恩

在「友誼地長天久」的悠揚樂聲中開啟序幕,先追思11位已往生的同學,接著每個人按學號上台,限定在10分鐘內談家庭、事業、興趣及分享人生智慧。有人準備生動的簡報、有人隨興而談,有人風趣、也有人緊張,都顯得誠摯、自信與滿足。如今坐六望七,大致塵埃落定,好比湍急水流逐漸趨緩,心中靜好,胸襟包容、不需比較,既讚賞同學們的成就,也珍惜自己走過的足跡。

同學們專長於不同科別、場域,不論開業有成、行醫偏鄉、進入公職或任教於醫學中心,各領風騷。大家共同的語言是幸福和感恩,感謝另一半或細心照料家庭,或共同打拚事業,牽手走過數十年。當年的3對「班對」上台互相感謝,伉儷情深,特別溫馨動人。

「我們是幸運美好的一代,」一位內科醫師同學的話最引起共鳴。的確,我們沒經歷戰亂,能專心念書,剛行醫時受的是「望聞問切」與病情分析的傳統醫學教育,累積臨床經驗;接著與科技接軌,各種掃描儀器與基因生物檢測接踵而來,學習上網閱讀醫學期刊,終身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而今,老來難免生病,醫療資源豐富,更受惠良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有第一光環,人生反而有更多可能

一位骨科醫師同學說出同學們的心聲:「當年我們都不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不同於今日的台北醫學大學,當時台北醫學院篳路藍縷,專任老師很少,沒有自己的附屬醫院。五、六年級時早上輪流在台北市各醫院見習,有的醫師認真帶我們,有的放牛吃草,下午再回到學校上課。當時到北醫的37路公車是大部分同學的交通工具,常在車上交流訊息。不過也就是在這種缺乏資源,覺得沒人要、沒人管的氛圍下,我們自己看書,找機會學習,展現強韌的生命力與堅定的同學情誼,幾乎在哪個科別都能勝出、在哪個地方都能生存。

而且,因為沒有「第一」的光環與壓力,反而在運動、詩文、繪畫、攝影、歌劇和農事等方面自由發揮。退休後這些實力更加發光發熱,臥虎藏龍的同學們在同學會時都跑出來了,例如有位骨科醫師同學即興作詩:「半個世紀一轉眼,四十三年不相見,借問老翁你是誰?只識名牌不識臉。」

一位小兒科醫師同學說,當年他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痛哭流涕,有位長輩告訴他:「這是小事,只要好好地念,以後都是一樣啦。」病人需要的是會看病、會溝通、醫術好、專業精的醫師,而不是哪個學校畢業,那時以為長輩是敷衍安慰,到今日才體會其中深意。的確,有些我們以為不得了的大事,多年後卻是雲淡風輕,另有一番風景,凡事要往長遠看啊。

醫生當然也會生病,幾位同學分享病痛治療經過。其中一位罹患肺癌的內科醫師同學10年來經歷幾次癌症復發,每次都積極治療,病情起起落落,這次上台坐在椅子上講述他的心路歷程,令人動容且感佩。活得精采,也要病得勇敢。

人生難料,珍惜現在,更要積極面對未知的病痛。許多事情都能重來,只有健康無法取代,我們互相鼓勵,希望7年後,也就是醫學院畢業50年後再重聚,期待那時候能見到更多同學。

「原刊載於康健雜誌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台灣醫科 台大醫學系重考 北醫 台大 考上台大 醫科 劉秀枝學歷 台大醫科
教育online
教育online
作者共筆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提供教育新知、議題、現象的討論平台,從親子的教養話題到教育的哲學思辨,協助關心教育的讀者探觸更多精彩的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