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白海豚滅絕、藻礁污染嚴重...紀錄片導演柯金源:看看真實的海洋,不要看水族箱

吳宗霖:以鑼為樂能靜心,一同認識銅鑼文化
吳宗霖是一位製鑼師傅,在三十幾歲時,因為聽到廟會的鑼聲深受感動,於是進入製鑼行業,保存傳統脈絡,至今數十餘年。
他提到在古早時期,鑼要去唐山買,但國民政府來了之後這條路就斷了,卻也促成本土鑼的誕生。大陸跟東南亞製鑼使用的都是青銅,台灣沒有這個技術,用的是黃銅。因此台灣的鑼是絕無僅有而獨特的,跟大陸完全不一樣。
每一個鑼的特性都不一樣,要用敲打的方式造出不同音階、音色的鑼,必定不容易。吳老師說道:「打造鑼要經過上千次失敗,但它會變成你的經驗與歷練。」他也提及,「知其性則可為用。」除了作為樂器,鑼的頻率可以跟身體相近,能夠用來聲療。
吳師傅也帶來兩段銅鑼演奏,藉此讓大眾認識銅鑼,這項得來不易文化資產。
柯金源:「看看真實的海洋,不要再看水族箱。」
用一句話描述你和海的關係,你會怎麼說?為何身在海島國家的我們,對海洋特別疏離?
海洋紀錄片導演柯金源看盡了台灣海洋的演變。在他的家鄉彰化,有座台灣最大的泥子灘地,自古人們依靠那片灘地生存,在與土地平衡的交互關係下,都能溫飽生存。「一片自然的海岸,是能夠發展社會經濟的基礎。」然而為了創造當地就業機會的工業區進入,社會問題浮現、白海豚滅絕危機,環境嚴重汙染,彰化北岸已經無法恢復。
桃園的還有一片珍貴的藻礁,然而北邊兩個工業區正汙染著那塊土地,藻礁面積已越來越小。嘉義布袋的好美寮海岸侵蝕的速度快速,碉堡和防風林都已經不見了。
「正確的海洋資訊,可以促進社會的溝通。當大家知道海洋的脈動,就會注重海洋的保育。」柯導演鼓勵大家提起勇氣去浮淺,看看真實的海洋,不要再看水族箱。他希望眾人一起認識海,因為唯有了解,才懂得重視。
阮義忠:用照片拼湊出寶貴的台灣民間故事
阮義忠以古今拍照的差異來破題;在以前,要拍別人不會被說侵犯隱私,反而還會遇到「我長得不好看,讓你破費了,底片很貴的」這種狀況。
阮義忠小時原本想當小說家或畫家,但他發現他被攝影吸引:「攝影是看到什麼就要表現什麼,沒辦法事後再決定所看到的是否要當材料。」攝影變成他生活的全部,而他說只有一種詞能夠形容,「攝影變成了我的信仰。」
阮義忠自稱自己出生在台灣最幸福的一代,短短幾十年就經歷了農業、工業與數位科技的社會,「人類的農業社會5000年來變化很少,我等於拍到了5000年。」他半開玩笑的說。
他強調,拍照不是為了美,或為了難得而拍,而是要拍出它的意義。在注意到台灣農村小民的生活模式正在消失的時候,他決定要用自己的相機,將這些寶貴的鄉村小民畫面都補捉起來,免得它們從此絕跡。拍著拍著,他也開始寫專欄和寫故事,越寫越多,越拍越多。拍了那些照片的許多年後,他也開始寫出照片後面的故事。「以前跟現在不一樣,拍照需要全神貫注,就像這個機會是這一輩子的唯一一次一樣。」阮義忠說。
任何一張好照片都不是攝影師能獨立完成的。拍好照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會拍照,你只是匠人,只是技巧好。」阮義忠認為一定要靠老天爺的幫忙,才讓他拍到這麼多好照片:「攝影就像是在接老天爺給的禮物一樣,接不好就破了。」一張好照片,攝影師的功勞充其量只是50%,另外50%是鏡頭前面的人事物。
接著,阮義忠向觀眾們分享了自己一些知名的作品,並向觀眾訴說他當時是怎麼拍到這些照片的。這些作品包括小學生立正排隊、田裡的勞動和拿著大魚的漁婦等等。以前,他會在台灣各處旅行,看客運車價目表上的哪個地名有趣,就會去那裡探訪。
有一次,他行經一條灌溉溝渠時,發現裡面有個阿伯在洗澡;他想要拍,但卻不知如何開口。「我當時說:『阿伯,天氣這麼熱,你在裡面洗澡一定很涼。」阮義忠回憶著當時,跟大家說著故事。阿伯馬上邀他一同入渠;經過一番忐忑,他決定朝阿伯按下快門。原本以為會受到責罵的阮義忠,意料之外地,竟然換回阿伯一句:「真多謝。」阿伯原來竟然心胸這麼寬大!透過攝影,阮義忠不斷發現對象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最後主持人問答時,阮義忠表白:「若看到畫面時感動不已而無法按下快門,我會選擇放棄鏡頭,讓那個畫面永久化為自己心田中的一道烙痕。」
焦桐:我心目中的古早味,是一種崇尚自然的態度
什麼食物才是美食? 好的食材,遇到好的廚師,經過好好烹飪,就是美食。
美食作家焦桐提及,目前的飲食文化已經改變,人們為了講求快速而失去了許多東西。假食品、塑化劑、毒奶粉、毒澱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他說好的食物是不需要依賴化學品的,人工鮮味會讓人對天然的食物麻木,就像一個人習慣花言巧語之後,就受不了逆耳的話。
而現在有許多懷舊古早味的餐館,店裡掛著日據時代腳踏車等等擺飾。但焦桐認為這些都只是懷舊,不是古早味。真正的古早味是一種流傳,經過一點點經驗的累積;古早味是現存的過去,是當下的一部份。
「古早味是一種崇尚自然的態度,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他提到宜蘭有個自然農法部落, 家禽只吃當天唯一的一頓飼料,不用肥料、農藥菜葉也長得很好,原在於生態非常完整,蟲不會吃他的菜。反之,太空包香菇增進生產速度,但使用的相思木砍伐的速度快於生長的速度,更有不肖產商利用廢棄的木頭。
國外有句諺語:你要煮出一道好湯,首先要讓鍋子微笑。焦桐期望大家能一起努力回到古早,沒有那麼多化學要素,食物安、無毒,將來用東西不需依靠檢驗單位。
沈春華:數位科技使傳播業面臨困境,大家是否已準備好面對科技?
數位科技讓傳播進入新世代,所有事情正在改變,作為資深主播的沈春華特別百感交集、驚魂未定。
21世紀最震撼的移動,莫過於發聲的管道從電視台轉移到個人。以里約奧運為例,電視台沒有簽約轉播的話,畫面應用是非常嚴格的。但在閉幕式時,當有些電視台無法深入當時狀況,很多運動員已經用直播送到粉絲面前了。
「一支手機打敗眾多電視台,怎能不嘔呢?」跨海採訪的花費不小,但是有價值的,能深入前線,帶回第一手資料,提供客觀觀點,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然而科技變化,以往能進入電視台發聲是少數而可貴的,現在人人在手上都有移動電視臺,成為自媒體。網紅youtuber可以打開經濟藍海,直接跟網友互動。
她說道,「素人出頭天!烏合之眾是黃金。」烏合之眾,其實是個貶義之詞,但現在代表的是流量,數大即是美。對一些網路名人來說,他們代表的就是黃金。我們可以是素人,也可以是烏合之眾。如此看待電視台的困境非常清楚了,電視台就像一隻快沉淪的大象,它底下就是一群小老鼠。
傳播平台扁平化,人人平等,對此現象沈春華樂觀其成。但她也提到,科技的發展像是脫韁的野馬,但是人們真正要什麼好像還沒有很清楚,以寶可夢擠爆街頭的案件為例。
她希望大家能思考,科技進步,我們的競爭力是否真的了?從虛擬的空間移回現實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面對?我們的航海圖可以帶領你對著光亮前進,還是會讓你在網路的藍海中載浮載沈,逃不出去?
在2009年TED開放授權後,TEDxTaipei隨之成立,由策展人許毓仁和一群年輕的朋友共同創立。四年來,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年會,以及數次中、小型活動。累積將近150支演講,包含舞蹈家許芳宜、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這些影片可於TEDxTaipei.com上瀏覽。
「打造華人的說故事平台」是TEDxTaipei的願景,透過發掘台灣的明日之星和在地故事,把跨領域的智慧向下紮根,讓孩子們有新的學習內容,也讓好點子遍地開花。
商周大調查

「貨到了港口,美國客戶卻說千萬別出!」川普關稅重拳:台灣出口關機中
TEDxTaipei:留18分鐘給自己 TED是世界頂尖的知識聚會,講者透過18分鐘的短講向世界闖述他們的故事,並相互交流。TED取名自科技 (technology)、娛樂 (entertainment)、設計 (design),三個領域的交會。TEDxTaipei,致力於打造華人說故事的平台,內容從雲端科技到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應有盡有。在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後,我們邀請您留18分鐘給自己。